2011年的北京楼市走过春天,依旧沉寂。而在众多开发商们整体发展势头谨慎的行情下,央企军团正在发力。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多家央企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拿地谨慎,推盘活跃,定价趋向合理。
与此同时,面对国资委正式发文强调的“央企参建保障房”责任,在国家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制发展思路明确的大框架下,央企角色愈加趋向于“双轨制”的承载主体,前行的道路仍在探索中。
推盘活跃锋芒显现
调控新形势下的各路房企,在拿地思路、推盘策略方面皆趋于低调。而纵观今年以来的北京楼市,央企谨慎之中有发力态势,沉寂大势中自成一派风景。
据记者了解,中国建筑旗下整合而生的新房企中建地产,今年十盘联动,其战略意图被业内解读为强势抢滩北京楼市。而华润在今年也力推在京高端项目代表作———华润公元九里。保利地产今年在北京八盘齐发,发力点转向高端住宅和商业地产领域。一直在房地产市场较为沉寂的葛洲坝,去年入京后一直较为低调,但其与绿城联手打造的通州京杭广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并已经拿地在西大望路打造高端写字楼项目。
定价策略谨慎理性
虽然,总体来看,央企凭借品牌以及资金优势,今年在京有较好的发展势头,但调控之下的央企光环同时也是紧箍咒。相比去年调控前央企争抢“地王”的架势,自调控后一年多来,央企在土地市场一直较为沉寂。而在政府房价调控目标出炉后,央企的定价策略也更为谨慎。
今年入市的中海九号公馆以及中化方兴金茂府,分别定价为32000元/平米和45000元/平米。作为地处北京四环的高端项目,两央企的纯新项目入市皆被业内认为是符合调控下市场趋势的理性定价,也是央企对此轮楼市调控政策的支持表态。
保障房建设势在必行
在市场发力的央企,均在国资委去年发布“退房令”时,获得了主业房地产央企可继续发展业务的“通行证”,但享受权利的同时,他们必须履行义务,保障房建设的“重任”落在他们肩上。
今年5月3日,国资委下发文件,要求央企参建保障房。记者了解到,去年“退房令”颁布后,保障房业务的参建主体也只能包括首批被确定为房地产主业的16家央企,以及另外五家“保留房地产业务但受到限制”的央企,分别是鲁能集团、中航工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新兴集团。
面对责任,不少央企均表态一直在参与建设,今后也会积极参与,但这背后其实也有平衡资金与利润的考量。
“做保障房项目是央企的机遇,但也十分考验一个房企的经营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