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日报社主办,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民生保障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专家在论坛上分别对中国如何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建立民生保障体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精彩纷呈的观点。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出,现在中国民生保障已进入一个全面升级的新阶段,老百姓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有更高级的民生要求了。因此,民生保障事业一定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定型和保证民生质量的指标来实现民生为重,富民为先。就拿就业来说,过去提到灵活就业,但是灵活就业是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我们现在要淡化灵活就业,要强化安居乐业,不仅要强调就业适当的增长,而且要强调就业质量的提升,这才跟社会保障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组的首席专家,中山大学教授申曙光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的“经济三十年”,未来30年应该是“民生三十年”。建设民生保障体系,必须实现三方面转变,由关注和重视民生向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由被动考虑向主动部署和安排转变,由孤立和分割地考虑向全面统筹和规划转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强调,财政在投入的同时不能大包大揽。比如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有人估算,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就需要有近1.4万亿元的投入,但财政不可能全部出,比如公租房建设可以采取BOT模式、拼盘等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记者谭敏、何颖思)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