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百里外的绍兴,该市房管处副主任、鹅境人才公寓管理者之一的朱春芳已有了些心得。鹅境公寓2008年建成,是当地较早兴建的一批人才公寓。公寓主要面向在附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户型比较少,最普通的是一个房间加一个卫生间,最好的也只是带厨卫的一室户。公寓原则上只允许一个人居住。
投入使用前,当地发改委核准的基准房租为每月每平方米12元。但是在招租时,价格又降到了10元。考虑到朝向、楼层的差异,租金标准也不尽相同,朝北的房间租金只要8元。公寓的租赁期限为五年,租金按季度进行收取,第一年只需缴纳全部租金的35%,此后四年依次为50%、65%、85%、100%。令朱春芳欣慰的是,目前尚未发生拖欠租金的现象。“住的都是大学生,素质比较高。而且我们会提前发通知。”小区目前的入住率达到八成以上。尽管也出现过退租现象,不过多是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而离开。
林宏华前不久还去过鹅境公寓,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房间里桌、椅、卫生间、网络接口都有,楼下还配有超市和餐厅,完全能拎包入住。”小区里的物业则由物业公司打理,“楼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感觉很不错。”
也就在本月,杭州市孔家埭人才公寓首批房源完成租赁签约,入住者来自附近的一家公司。不过据记者了解,这里位置较偏,交通、购物、餐饮等设施还不够完善。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诸国平认为,公租房数量在未来几年将急剧增加,后续管理的工作量会很大,除了物业管理之外,还有诸如治安、交通等问题,他建议广泛利用地方政府、社区等力量进行综合管理。也有人指出,公租房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出现房屋闲置现象,这将是个新课题。
公租房,被定义为面向夹心层的过渡性住房,采用人才公寓的管理模式,租金逐年提高,租赁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这样能使公租房高效流转,为更多人提供保障。
记者采访发现,业内人士普遍担心,公租房可能会重蹈“老公房”的覆辙。“人才公寓基本上都是大学生,多数是单身。但是住公租房的,很多人可能都是拖家带口。房租未必好收,将来合同到期后,他们也未必愿意离开。” 朱春芳告诉记者。
“老公房”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曾经是福利房的一种形式。由于实行的是租金制,居民并没有获得产权。管理部门后来想予以清退,但是居民往往拒绝离开,甚至连租金也不缴纳。
走进临海旧城区,局促的街道两旁散落着高高低低的老房子,许多是解放前建造的木结构房屋。年过六旬的退休工人老张的房子是上世纪60年代分配的,当时象征性交一点租金,到现在租金还只有每月每平方米1块多钱。近年来,为了保护历史街区,当地政府计划进行清退。为了这事,大家没有少折腾。据有关部门介绍,当地曾经多次组织清房,想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房多占、挤占、转租、转让等行为,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功。
为了避免重蹈“老公房”的覆辙,省内不少地方在制度设计上已经未雨绸缪。
根据目前的建设规划,5年之后,宁波的公租房保有量将达到五六万套。宁波为此将成立专门的住房保障局负责管理。宁波市目前也正在探索利用网络来健全保障房退出机制,实现档案信息电子联网和实时动态更新,引进数字化管理模式,完善住房保障动态管理。
“一定要从源头开始管理,与对方签好合同。”陈引奭表示,对于租房人造假或者拒不退租这样的违约行为,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我们还在设想,是不是可以将其与银行的征信系统挂钩?这样将提高对方的违约成本。”
朱春芳则认为,不再符合条件的公租房住户,政府虽说可以按合同请求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或许并不容易。据她介绍,有些地方也在探讨推行门禁卡制度,在租赁到期之后门卡将自动作废。不过她也指出,如何采用人性化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尚待破解的难题。(记者 郑全庆 施晓义 通讯员 陈勇 陶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