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2千多房价10余万
手段2:久囤地 案例:霞公府
去年8月14日,位于王府井的霞公府以均价10.791万元/平方米开盘。
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资料显示,该项目2005年已拿地,当时这一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土地成交价为58030万元,即楼面地价仅有2232元/平方米。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海淀区部分项目的楼面地价已高达2000元/平方米,而如今2232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至少要在六环外。
凭借分期开发,该项目经历了2007、2009年两次房价上涨高峰,至去年上市时,已卖至10万多元/平方米。
业内资深人士称,分期开发、对项目中黄金位置地块长期撂荒,享用因土地增值带来的暴利,是房地产业的潜规则。
湘财证券地产研究员张化东表示,尽管不排除规划和拆迁难等原因,但更多的开发商囤地就是为了坐享土地升值,近年来地价飙升太快,尤其是市中心地块已成稀缺资源,如果一次性建房销售,就无法享受地价溢价的利益,反之闲置土地有时候收益更大,分期开发变相捂盘、尽量延长开发进度都能起到囤地效果。
- 业内规则
据了解,分期开发、围而不建的现象在地产界广泛存在。据香港上市公司碧桂园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碧桂园已取得国土证的建筑面积约4830万平方米,其中满洲里碧桂园项目的完全竣工日期为2024年。此外,东三环双井桥南,华润置地旗下的一块地6年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地价则上涨了好几倍。
杨少锋表示,除了获得土地增值,开发商囤地还可以造成商品房供应市场的房源数量减少,进而推高房价。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