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2011年广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将达到空前的31万套,至今年5月底,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5309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心满满:今年10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的目标定能实现。
一房一厅月租46元
单亲妈妈黄梅连与十岁的儿子是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原借住私房。黄女士离婚至今,前夫一直没有提供孩子的赡养费,靠钟点工维生的黄女士一家生活艰苦。荔湾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得知其困难后,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经“两级审核、两级公示”,黄女士家庭获得廉租住房保障资格。经摇珠分配,2011年1月,市住房保障办安排其入住天河区泰安花园一房一厅的廉租住房,建筑面积为46.2平方米,租金每月1元/平方米。从此,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黄女士母子俩,每月只需支付46元就有安居之所。
5月30日上午,黄华华省长视察泰安花园并探望了黄女士一家。黄女士哽咽着说:“感谢政府,给了我房子住,让我有了完整的家。”
像黄女士这样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广州登记在册的有77177户,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住房保障69904户,解决逾九成,完成了总目标任务的90.58%。今年,广州市计划投入118亿元,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8.5万套,占全省总任务的1/4,所有项目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
目前,广东住房保障由过去的廉租房、经适房扩展到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限价房等四类保障性住房,加上对城市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林区、垦区等四类棚户区的改造,共同构成了多方位覆盖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收入群体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三成
据了解,全省31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的任务已下达到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并被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制。
据了解,早在4月8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前,就已有不少城市就已把任务分解下达到基层,体现了一个“早”字。项目建设则体现了“快”字。深圳市目前已有4个项目约8000套住房开工,完成投资约30亿元。梅州市开工率达47%,肇庆市开工率达45%。在广州,第一个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的保障房项目———金沙洲保障房项目和今年首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广州大学城教师公寓一期工程、共计8182套保障性住房于6月3日同时开工。
据统计,目前绝大部分城市已将项目落实到对应的地块,占总任务的70%。特别是承担全省任务过半的广州和深圳,已将承担的任务量全部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和用地。目前全省已落实前期的建设资金约80亿元,落实保障房建设用地约344.63万平方米。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各地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全省共计809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大部分项目土地已经落实到位,资金来源也已基本明确;全省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05309套,已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三成,其中廉租住房7812套、经济适用住房22355套、公共租赁住房68682套、限价房6460套,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5811套。
6月7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英松在上线“民声热线”节目时,对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31万套保障性住房信心十足:“只要各地、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实现这个目标没问题”。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据测算,今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总投资将达到600亿元左右,除中央和省专项补助的几亿元资金外,市县政府要投入200亿元左右,还需社会投资400亿元,任务十分艰巨。
各地正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增加地方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10%要足额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财政资金安排不足的市县,当地拟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提取比例,参照重庆、甘肃等省市的做法,按照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
广州、深圳等城市正积极探索运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地方使用的中央代发债券将全部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地积极探索多种筹资办法,如设立保障性安居工程专用融资平台、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公司、吸引金融机构贷款、调动企业积极性等方式完善投融资机制。
-直击
落实保障房各地有亮点
广州:提前落实用地
今年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土地需求约210公顷。市本级负责落实约150公顷用地,已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现正办理用地手续。由区(县级市)政府和社会力量负责的项目用地也基本落实。
深圳:严惩骗购骗租
今年深圳市修改完善了《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大幅提高对骗购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坚决防止并从严查处骗购、骗租行为。最近,该市针对住房保障申请过程中出现的虚假申报行为,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对数十名违规申请人依法处罚。
惠州:创新建设模式
今年来,惠州市将在已有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型企业自建、企业筹资建设、学校企业投资建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等多种模式推进保障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