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保障房”之前,我们先回顾下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2000年到2010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十年。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在这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各主流一线城市包括南昌在内的二线城市,无论是城市面貌、地方经济、交通配套,还是城市居民的住房水平、人居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改观。
但是这十年中的后半程,新问题、新难点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在于房价“越调控越高”,“高房价”成了各地楼市的主要表情;另一个问题就是,政策限制不到位的自由化、全开放房地产交易市场,导致一些投机者钻尽空子,他们通过借用银行杠杆以“滚雪球”方式“炒房”一夜暴富,其示范作用带动非理性的“炒房”“羊群效应”,从而加剧了贫富分化。财富分配比例不协调,当然影响到社会和谐。
在市面上,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是“蜗居”着、一些刚毕业工作才一两年的大学生或者是城市打工者无奈地“蚁居”着;而先富之人已经开始选择在海南三亚或其它资源类城市“湖居”、“海居”、“山居”、“湾居”、“峡居”或是“岛居”了。
“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是国家与人民的愿景。既然高房价带来了诸多不和谐,政府就要着力去解决,具体讲就是要“控制房价涨幅,让房价回归理性!”,这也是今年国家对楼市调控的主旨。控制房价涨幅可采取多种手段。简言之,可以在供应市场想办法,也可以是在需求市场上找突破口,还可以采取税收、信贷手段等。
今年3月份“两会”上中央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今年全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这是在供应市场上增加产品线来弥补以往产品断层的缺失。“保障性住房”正是用来满足中低收入“夹心层”的住房需求的。
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建设重心开始转移到了商品房建设上来,但遗憾的是忽视了保障房建设。其实,每年各地政府按中央要求都有适当体量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建设资金不到位、有些开发商不愿意建设、地方官员调动等客观原因而无法启动或续建。保障房建设执行情况较好的城市多在沿海一线,比如深圳、上海等地,但在保障房开发与交易环节也存在着不少违规甚至腐败现象。在过去十多年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的暴利时代、在政府没有强力推动、开发商建设热情不高、群众监督体制缺失的前提下建设保障房当然要比建设商品房“辛苦”多了。
中国“房改”之路任重道远,“二次房改”呼声一直很高,也就是“商品房”与“保障房” 必须实现“双轨制”,靠“商品房”与“保障房”两条拐杖走路,而不能抛下其中一个。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楼市调控的重要节点,“保障房”建设正当时,这是国家调控、结构调整所需,也是历史的选择。(丁延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