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新增土地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京华时报》6月27日)
“填海造房热”的背后是暴利驱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地方政府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不仅推高了房价,而且很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居民集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十分严重。深圳就曾经出现过填海区大规模的下沉、地裂、水质恶化等事故。一般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必须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甚至要经过20年到30年的自然沉淀才能建筑楼房。而一些地方前脚填完,后脚恨不得马上就开工,这能不出问题吗?
海景房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房地产业向海岸线进军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需要建立在海洋总体开发的框架中,建立在科学规划之下,而不能肆意为之。
要遏制“填海造房风”,首先要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其次,要完善海域使用审批。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 (孙瑞灼)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