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我将单位分配给我位于内环内宁夏路、毗邻轨交3号线的85平方米两室一厅卖得54万元,接着花60万元买下虹梅路华光路138平方米的四室一厅两卫。本想这一调整,往后儿子的婚房也解决了。孰料这年头年轻人婚后大多青睐两人世界。为消除后顾之忧,2004年底,我在松江新桥花50万元买下100平方米的底楼居室,一来备作日后老两口养老去住,二来受投资房产的诱惑,也算是小试牛刀吧!
几乎同时,心血来潮的我,又花50万元买下一间33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可惜没按包租形式,“旱涝保收”地交与酒店打理,满以为自行出租能租个好价钱,结果租租歇歇,收益平平。两套房子就此不死不活、不上不下地闲置着。
2009年5月,解决儿子的婚房提到议事日程了。考虑到两代人分开住固然好,但也得靠近一些便于照应。无奈就用“缩小面积,调近地段”的办法,将松江的房子卖得83万元,然后花72万元在居家附近觅到一套50平方米、一室一厅带庭院的二手房。所在小区的对面即超市,老两口住正合适。可儿子他们执意要小房子,说新结婚这点面积可以了。但这50平方米实在太逼仄了,请人设计新房如何布局都无从入手。
于是,我决定把小房子和酒店式公寓一起卖了再另起炉灶。结果,小房子卖得80万元,酒店式公寓到手56万元。最后花了140万元物色到还是那个小区的另一套底楼96平方米二手房,而且是一梯一户的好房型。
掐指一算,此番前前后后“三出两进”的捣腾,居然在半年之内就搞定了。尽管其间费心劳神,一直在中介公司与房地产交易中心“投五投六”忙进忙出,但家里这件头等大事总算尘埃落定,圆满解决了。
回顾这些年我对房子的卖出、买进,值得反思的教训不少。若从投资角度来考量的话,松江那套房子算基本及格,隔手卖掉50平方米小房子也算小有斩获,但贸然买下酒店式公寓显然是失败的。我有时想:假如2003年刚起步就买两套住房,也许不会有2009年的折腾;假如宁夏路房子一开始改卖为租,或过几年再出售,恐怕远远不止54万元;假如当初把买松江房子及酒店式公寓的资金捏在一起,买下居家附近的新楼盘做儿子婚房,无论居住品质及升值空间肯定要比现在这套二手房强多了……
然而生活就是那么现实,没有假如,也不许反悔,一切仿佛都是注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想也没用,还是心安理得地满足现状吧! 龙隆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