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暴利驱动“填海造房风” 推高房价破坏生态环境

2011年08月16日 09:32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潮。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深层矛盾,亟待引起重视。

  “填海造房风”的背后是暴利驱动。围填海成本一般为每亩15万元至20万元,但地方政府转手拍卖给开发商,每亩地价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为地方政府带来丰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则以“海景房”为卖点,每平方米几万元卖给购房户。“填海造房风”的出现,实质上仍是地方追逐土地财政的表现。受暴利驱动,当前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一股“填海造房风”,出现过度开发的“虚热”苗头。以辽宁为例,按照国家海洋局围填海总量控制规划,2011年辽宁省围海造地的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左右,但该省沿海6市规划填海造地1000平方公里,两者差距达30多倍。

  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不仅推高了房价,而且很容易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海景房吸引大量居民集聚在海岸线上,一旦发生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果十分严重。大量无序开发海景房,无疑是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开玩笑。深圳就曾经出现过填海区大规模的下沉、地裂、水质恶化等事故,甚至出现了“楼陷陷”。一般填海片区建设的楼盘必须进行过专业的沉降处理,甚至要经过20年到30年的自然沉淀才能建设楼房。而一些地方前脚填完,后脚恨不得马上就开工,这样就埋下了许多隐患。

  “填海造房”本身无可厚非,放眼世界,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都在不同时期进行过大规模的“填海运动”。海景房存在着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房地产业向海岸线进军也是市场的需要。但是,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需要建立在海洋总体开发的框架中,需要建立在科学规划之下,而不能肆意为之。缺乏规划和监管的填海造房,必然沦为少数开发商的牟利工具,引发新的不公,违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各国对海洋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视,已经纷纷开始了限制填海的规模和范围,并且推出了一些退耕还海等政策。这时候我们逆风而上大搞“填海造房”,显然不合适。

  要遏制“填海造房风”,首先要完善海域管理执法手段。我国海域管理执法手段急需完善,很多违规项目被查处后,基本不可能还原于海,一般只能罚款了事,而相对于海景房暴利,相关罚款微不足道,根本起不到惩处作用。其次,要完善海域使用审批。海域的使用是需要海洋管理部门审批的,从某种程度而言,审批不严是“填海造房风”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何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审批,是海洋管理部门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海域的使用和审批应当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必要时还要举行听证,充分尊重社会和公众的意见。

  □孙瑞灼/文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