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报道了《黑窝点日产数吨假立邦多乐士漆》,让涂料市场存在假货的消息曝光于天下。涂料造假不仅让消费者蒙受“假冒伪劣”产品的毒害,也让涂料企业不堪其扰。多年来,他们在打假上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却始终防不胜防。本报记者试图分析造假存在的原因,并告诫消费者如何从购买渠道上杜绝假货从市场流入家中。
业内曝造假原因
揭秘篇
新闻回顾:8月25日,本报要闻部记者暗访半个月后联合警方行动,端掉位于窦店西安庄村的黑工厂并扣押近900桶假冒名牌漆。这也是公安部8月22日部署“打四黑除四害”行动以来,北京警方破获的第一案。
警方端掉涂料造假窝点的新闻让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不少假涂料的事实浮出水面。为什么涂料行业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造假行为?京华家居记者采访了多个涂料生产和销售商,他们认为这不仅与大的消费环境有关,与涂料产品的性质也有关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利益驱动外加违法成本低是涂料造假的根本原因。从被曝光的涂料造假窝点来看,该厂房只有两个工人,生产成本很低,却一年能获得几十万元的收入。据某品牌负责打假工作的负责人介绍,一般造假者多租用城乡接合部的民宅,不仅成本低,而且房主一般也不管房屋租赁用途,也没有对租客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给查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一些不良印刷厂在印刷时不要求提供有效资质,使得造假人很容易拿到模仿品牌产品的包装。另外,从涂料产品来看,由于涂料是半成品,做成形似很简单,但具体质量如何需要配合施工才知道,表面上无法分辨真伪。而一旦开桶以后即使消费者发现是假货,由于很难证实这就是从商家处购买的原产品而非更换过的产品,也很难追究到相关售假的责任人。而就算被抓住,相比利润而言,违法成本低很多,导致不少人继续造假卖假。
除了这些专门造假的人外,还有一些涂料企业“以假充真”。某进口品牌代理商介绍:“中国有2万多个涂料制造商,但大多数是没有品牌的,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他们只有把产品包装成名牌,以假充真。”
一些“知假买假”的人也刺激了涂料造假行业的发展。据介绍,一些为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游击队或者工长,在替业主代买涂料时会要求购买假涂料。而在工装市场,一些人会要求“要便宜点的品牌货”。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代理商可能嫌品牌涂料商给的利润薄,随着房租、人力等各项成本的上涨,“挣不到钱的代理商就有可能作假,比如10桶里掺一桶假漆,以降低成本。”这些都直接导致了造假行业的猖獗。
除了造假者直接冒充品牌产品外,还有一些制假者故意模糊与品牌产品的界限。如“升级***”、“英国***”等,或者商家在品牌名前加字、减字等,遇上“迷糊”的消费者就会将它们当真品买回家。
消费者对于涂料知识的一知半解也给售假者提供了生存空间。据介绍,不少消费者对于涂料的知识欠缺,尽管购买品牌产品,往往连品牌产品的基本性质都不懂,“就很容易被工长或卖方忽悠”。而图便宜的心理也给造假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企业打假遭遇无奈
为了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各个企业在防伪上做足了工夫。多乐士方面相关负责人向京华家居记者介绍,目前正在对现有的防伪标签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更多的防伪功能,并新增了电话查询真伪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在尝试对包装桶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造假者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防伪力度。立邦中国区公关总监吴佳伦也表示,立邦方面除了提供网上、电话等防伪途径外,涂料桶上也有专属真伪辨识码,通过该码可以判别产品应该在哪个渠道和市场出现,还可以辨识产品被查询过多少次。如果该产品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渠道或者查询次数过多,就有可能有问题。
企业对经销商的管控也很严格。立邦方面介绍,公司对不同的渠道销售哪些系列的产品有严格要求,且在与经销商的合同中有约定,如果侵害了立邦的商标权或售卖假货,违约金将高达百万元。多乐士方面也表示,与合作的专业物流公司、经销商都签订有严格的合同,里面都有缜密的防涉假条款,并有专业的第三方调查公司对渠道内的店铺进行秘密走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止涉假行为。
还有不少企业专门成立了打假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四处去转,发现售假就联合相关部门执法。虽然成效不小,但有些时候也很无奈。据某打假人士介绍,在查店铺售假时,即使发现商家售假,也会遇到商家的争辩:“我不知道这是假的,我分辨不出来。”有的商家被发现售假后还“将军”:“你们怎么不去抓造假的厂家啊?”而更多的售假情况很隐秘。商家只在店内摆上一桶假漆,意在告知那些想买假货的人:“我这有货。”这种情况下,即使被抓现行,由于数量很少,商家几乎受不到什么惩罚。有的市场甚至在发现他们是企业打假人员后,禁止他们入场打假。“毕竟企业是没有公共执行力的。”
根绝假冒需各方努力
针对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假涂料市场,品牌涂料企业十分无奈。虽然每年做了很多努力,但“毕竟企业的能力相对有限”,他们指出,要根除涂料假货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努力。
业内人士向京华家居记者指出,企业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也需提高。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首先应对产品有基本的了解,并去规范的专业卖场购买产品,不仅可以保障产品的正规性,还能享受到相应的售后服务,如立邦专卖店可提供免费调漆和施工监理服务。还有人士建议,涂料用完之后消费者最好不要将桶卖给专门回收的人员,避免其流入假货市场。
而对于一些建材市场而言,业内人士建议可设置相关措施防止商户售假,如一旦被发现售假采取严厉措施,或公布商户诚信榜,将“售假”信息公之于众,与品牌涂料厂商的打假部门合作而非“对抗”。
在法律方面,增加造假售假者的违法成本,一经发现即严惩,使其没有利润可图,可大大威慑造假售假者。
评论
容易的“难题”
警方的一次出击使涂料行业流行的“秘密”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但面对这公开的“秘密”大多数涂料企业并不愿意发言,甚至相关行业协会也表示不方便表态。说起造假,一些企业也很无奈:“要根绝真的是很难。”毕竟生产涂料的厂家那么多,渠道又很隐秘,不仅企业精力有限,相关政府部门也很难监管。
即使被媒体曝光了,说还是不说也成了企业难题。将企业与假冒伪劣产品间的区别说清楚,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会受益,但太详细的防伪技术讲解也很快会成为假冒企业学习的资料。“过了不久市场上全是我们的产品,模仿得跟真的似的。”某品牌企业负责人如此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造假防不胜防,确实是个老大难;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想杜绝假涂料,或许还是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据了解,知名品牌涂料都有规范的销售渠道,且对于如何防伪也有相应的查询途径。消费者如果要购买涂料,最好多做一些了解,并动动手指头,通过品牌涂料官网或电话做番咨询,去规范的建材超市或指定的专卖店,在购买前查询真伪,也基本上就能确保买到真货了。而从这方面来讲,就算造假的源头很难堵住,就算还有“知假买假”等特殊情况存在,假货市场也将大大萎缩。如此说来,“难题”有时候也很容易。本报记者 程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