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大理为高层建筑建档 139幢高层有了“身份卡”

2011年09月14日 13:16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一直是消防工作的重点。上周,记者从大理州消防支队获悉,该支队在全省率先推行建筑身份注册登记,建立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查出模式,为高层建筑建“身份卡”,已取得良好成效。

  到目前为止,大理州共有139幢高层建筑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卡”。有了消防档案后,高层建筑消防工作不仅落实到人,还将实行数字化管理,可以做到消防安全随时监控。记者近日对部分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进行走访发现,老百姓对这一创新举措纷纷叫好。

  为何要建档?

  大理州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工程师蒲雄介绍,自2009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多次部署高层建筑专项整治工作,对高层建筑进行底数核查,每次治理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每次排查都不够彻底,突出表现为高层建筑底数不清、数据不实,建筑基本情况不熟悉,而且治理成果不能持续应用,走入反复整治,反复排查的怪圈。

  能否解决高层底数排查问题?且将排查成果持续性地应用?

  今年起,大理州消防支队在全省率先创立高层建筑身份注册登记制度,为全州所有高层建筑编制身份卡片。

  近日,记者在大理州消防支队看到,厚厚的一本高层建筑基本情况登记册已经建好,全州共有139幢高层民用建筑建档,每张卡片上包括建筑实景照片,单位基本情况、建筑基本情况、建筑性质、使用功能、建筑结构、消防设施情况、消防控制室人员配置等内容。

  蒲雄介绍,对高层建筑建档过程中,实行“一卡一建筑”、“一卡一单位”的注册登记制度,即由消防支队统一制作高层建筑身份卡,一栋建筑持有一张身份卡,身份卡实行注册登记,并使用统一的注册号进行管理,同时将高层建筑的身份卡发放给使用单位,所有持卡的单位将作为消防安全重点监管对象。

  变被动为主动

  据介绍,纳入高层建筑消防建档的对象,分别是高度超过24米的公用建筑,建筑超过9层的住宅楼,此外,新建高层建筑消防验收合格之后,该支队将及时对其进行注册登记,补入现有登记册。

  蒲雄说,目前支队正在建设高层建筑身份注册数据库,今后将实行数字化管理,从而长效监管。

  记者注意到,高层建筑“身份卡”上,除了对建筑的楼层、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登记外,还登记了消防安全管理人和联系方式,消防控制值班管理情况,通过“身份卡”,每一幢建筑的消防安全情况便尽收眼底。

  此举,也是充分发挥各单位自主整治火灾隐患“主力军”的作用。大理州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前期排查,全州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为52%,这充分暴露出部分单位未履行消防监督管理职责和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的问题。

  当然,造成该状况的原因,除了消防警力不足外,一些单位的“被动管理”意识普遍存在,对消防部门存在依赖心理,自主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的意识不高。

  为了实现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的消防工作格局,大理州消防支队建立高层建筑火灾隐患查处模式,发挥社会单位自主整治火灾隐患“主力军”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后,如果社会单位在自查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向辖区消防部门填报《高层建筑专项整治自查火灾隐患申报表》,向消防大队申报单位存在的问题,整改的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员。

  赢得业主单位好评

  记者近日走访大理市多处高层建筑,发现给高层建档,做个身份卡这一举措,得到了高层建筑业主单位的好评。下关山水丽都业主杨先生表示,看到媒体报道高层建筑发生火患时,他心里就紧张。当他得知消防制作了可时时监控的“消防卡”后,他感觉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住的楼房配齐了消防设施,有了消防责任人,心里踏实多了。”

  大理州消防支队表示,对于社会单位自觉发现、自觉申报、自觉整改火灾隐患的,消防部门在进行核查时不但可能依法不予处罚,还要加强指导、服务,鼓励社会单位在时限内查改自身火灾隐患;对已经排查发现而隐瞒不报或申报不实的单位,消防部门依法予以严处。

  据介绍,目前,该消防支队技术服务队已完成大理州所有已投入使用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检测工作,对每栋高层均出具了检测报告,实现高层设施100%检测,从而推动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杨俊责)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