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近日透露,全国将逐步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按照资源市场配置的基本原则,缩小划拨地范围,最终取消土地供应双轨制。除军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用地实行有偿使用。专家表示,这种做法可减少特权、有利公平。(9月18日《京华时报》)
不可否认,现有土地供应双轨制存在很多问题。在土地划拨供应方面,由于监管不到位和土地供应过程不透明,有些地方政府就以无偿划拨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以换取政绩,某些机构以公益事业的名义通过划拨方式拿到土地用于商业开发等。可以说,个别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划拨供应,让少数人获得了巨大利益,而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据《法治周末》8月10日报道,湖南省祁东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在划拨土地上建起机关住宅小区。显然,不少特权在利用土地划拨供应的监管漏洞为自己谋私利。同样,现有市场化供地机制“招拍挂”看似公平透明,实则在很多地方存在假公平、伪透明现象。比如,围绕土地竞拍出现的“内定门”、“量身定做”等丑闻就时有曝光。可见,无论是土地划拨供应还是市场化供应,都需要全面反思和改革,而不是简单地从土地供应双轨制逐渐变为单轨制。
尽管土地供应双轨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人认为,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平原则得不到保证,房地产市场化进程缓慢,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等。但笔者以为,土地供应双轨制并非“洪水猛兽”,诸多问题也不是双轨制的错,而是因为制度不完善、监管监督不到位。
如果把双轨制当成“洪水猛兽”并最终取消,现有的问题不一定能减少,反而还可能出现不少新问题。所谓“取消双轨制”,实质就是取消土地划拨,届时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建设成本必然增加并转嫁给公众。而用市场化手段出让更多土地,很可能使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更为痴迷,欲望更为膨胀。
据悉,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依然坚持土地供应双轨制,对公益事业用地和行政事业用地都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而对商业用地则采用市场化方式供应。这就证明,土地供应双轨制是可行的,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和取消,因为土地供应双轨制既有利于公益又利于市场。
改革土地供应双轨制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制度改革,准确定义“公共利益”,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适当扩大有偿用地供应范围,把能源、电力等用地纳入市场化供应,这些行业基本被国企垄断,如果继续无偿划拨供地,好处都让垄断集团得了,与公众利益无关。另一方面要改革监督体系,除了军事用地外,其他土地划拨供应都要进行全过程监管监督,不仅要有严格的行政监督,更要有严格的司法监督,并为公众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冯海宁)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