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中常见的桥段是,神秘莫测的佛山无影脚挥处,对手应声而倒。但若“无影脚”挥向楼市调控新政,估计只会如脚踢钢板,反伤自己——佛山市住建局对此应已感同身受。
据报道,11日上午,佛山市住建局发布通知称12日起放宽楼市限购条件,这是全国首个公开宣布放宽限购的城市。但当日23时24分,距该文件实施前半小时,该局又通告称暂缓执行该政策。
限购是此轮楼市调控中与信贷、货币手段并行的行政手段之一,从去年4月至今,限购历经三次升级,异常严厉;实施效果也表明,限购令犹如为过热的楼市注入冷却剂,对抑制房价上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限购令的走向,住建部专家此前强硬表态,到明年都绝不会放开。
而资料显示,佛山此前也是实施限购急先锋:系广东最早也是唯一执行限购的地级市,同时也是全国反应最快、最先出台限购令的二三线城市之一。
在此背景下,佛山突然“反水”,“明目张胆”发文“松绑”限购令,成为“全国限购放宽第一城”,无疑有挑战国家调控政策之嫌,自然激起各方炮轰,让这座闻名于世的“武术之城”难以招架,城市形象顷刻坍塌;而“最短命政策”12小时就草草收场,不论原因是来自上级命令还是舆论压力,朝令夕改的行为,都让当地政府行政的严肃性、政策制定的权威性饱受质疑,政府公信力大大受损——“无影脚”反让佛山受伤不轻。
问题是,曾经的限购急先锋,怎么突然变成了政策松动的急先锋,宁愿城市形象、政府形象受伤也要冒险制定与调控精神相悖的“宽限令”呢?
答案肯定不在于当地房价降了、楼市调控成功了。因为佛山自今年3月限购以来,虽然成交量急剧下滑,但量减并未能引起价跌,房价仍在上涨。
根本原因,或许还在于土地财政——楼市成交低迷导致开发商拿地热情下降,进而影响了政府土地收入——佛山前9月土地收入仅为去年全年的48%。在卖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去年已达74%的语境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管清友的研究成果),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甚大,卖地收入锐减,地方财政必然吃紧,撑不住的地方政府也就必然有强烈的利益驱动力激活楼市以增加财政收入。
而类似做法并不仅存在于佛山。自今年二季度楼市交易持续走低以来,部分城市已暗地里放松了限购。四五月间,海口、大连等都曾传出过限购放松的消息,其原因,各方都认为是地方财政已经吃紧。
当然,把视野往更宽了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财政大幅缩水,希望放宽限购的呼声强烈,虽然还没有像佛山那样“明松”,但“暗松”的不少,比如抵制八九月间可能出现的第二次限购扩散,将限购令改为限价令。
曾经,楼市调控不力,各方都把原因归结于开发商硬顶、地方政府阳奉阴违。而佛山的“明松”和各地此起彼伏的“暗松”表明,面对财政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已走向“阻击”楼市调控的前台,楼市调控面临新的节点。
随着本轮“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走向深入,全国正处于调控效果逐渐清晰化的边缘。但地方政府“阻击”楼市调控,可能将逐渐清晰化的调控效果再次引向混沌,值得警惕。
温家宝总理上月表态称,要“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见到实效”,高层不达目的不收兵的态度鲜明,但如何在调控中破除并闯过地方政府的新阻力,颇费思量。(评论员 刘凤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