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以房养老”在南昌遇冷 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孙

2011年11月01日 14:49 来源:大江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这几天,“以房养老”这个话题频频出现在新闻中,就连国土资源部也出来说,住宅用地70年续期不影响到有“以房养老”想法的人的计划。

  养老,是一个传统又持续的话题。早在2002年,南昌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从去年开始,南昌市老年人口就达63.03万,并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南昌养老,属于一个大众关注的社会焦点。2006年,上海试点进行“以房养老”这一新的理财方式,之后北京等大中城市也跟进。何为“以房养老”?这一观念,南昌的老人和年轻人能接受吗?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新的理财方式:“以房养老”

  何为“以房养老”?南昌市一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是指年轻时贷款买房,老年时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养老费用,晚年衣食无忧。

  据介绍,“以房养老”最早出现的时间是2007年,当时,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该模式: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另一种是“倒按揭”模式,即指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金融机构领取现金直到亡故,相当于金融机构通过按月付款的方式,购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

  “其实上海试点没有成功,因为在展开这一工作时,发现真正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很少,所以早早地停办了这项业务。”记者昨日电话咨询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时,一位工作人员答复道。

  那么,既然已经停止的“以房养老”项目,为何近期又被各大新闻网站重新炒热了呢?原来,最近北京市再次提出“以房养老”,并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部门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

  迈入老龄化社会,南昌养老是个话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传统思想、经济收入等影响,目前南昌市大多数老人选择的是家庭养老。

  根据南昌市老龄委的介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南昌市自2002年起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南昌市就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3.03万,占全市户籍总人数的12.8%,并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

  伴随着长寿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解决“养老”问题成了政府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从2009年开始,南昌市启动了一项新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这项工作最初在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各建立一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选择基础条件好、老年人有需求的4个社区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并组织在县(城)区,建立1~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提供服务。

  根据设置,居家养老服务包括送餐配餐、家政服务、医疗陪护、日间照料、紧急救护五个基本项目,结合老人需求,各辖区还可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拓展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其他服务项目。

  “以房养老”的理财方式南昌遇冷

  10月29日,记者带着“以房养老”的话题问卷走上南昌市街头,向一些老人寻找答案。

  “我还是相信‘养儿防老’。”在南昌市胜利路上,老人许先生说道,大部分中国老人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孙。如果老人为了养老而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不给子女,不但老人难接受,恐怕子女也不会答应。

  记者走访了20名老人,几乎每个老人都说是第一次听说“以房养老”,这一养老方式他们无法接受。这些接受采访的老人坦诚地说,如果需要用房子养活自己,不仅自己内心会有挫败感,在外也会觉得自己和孩子都无颜面。

  采访中,对于这一新的理财方式遇冷,有业内人士说出了另外一个原因。据介绍,“以房养老”的理财方式推出的最大阻力来自于金融机构,其中担心房价下降是主要原因。

  一名保险从业者说,这项工作的难度在于,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中长期走势、人均预期寿命等关键因素的难以预测。对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倒按揭与正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资深观察员、律师罗久保认为,“以房养老”涉及房地产、金融、保险、社保及行政管理多个领域,目前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其推广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推行多年“以房养老”,并使之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和常规模式之一,与其有完善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机构及个人的信用系统完善健全有关。(记者 叶伟 实习生 黄慧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