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楼市状况,就如这天气一般,寒意尽露——消费者观望情绪严重,开发商存货压力明显。就连一向放款大方的民间资本也开始对房企融资说不。省会一家民间融资机构的老板刘先生就表示,尽管眼下打着快速贷款旗号的民间融资机构不少,不过人家主要是服务于某些中小企业,而非缓解房企融资难题。这对于“口渴”的开发商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揭秘 民间借贷利率高涨
“年关马上就要到了,不少开发商又在四处找资金了。有几个跑融资小伙子,我隔两天就能见到,都快成熟人了。”省会某抵押融资公司董事长刘先生说。
据了解,每到年关,都是部分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时刻,这时候也是民间融资机构业务最繁忙的时候,在融资企业中也不乏一些开发商的身影。
不过,今年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问题可能更加突出。据辉煌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截至今年11月底,省会市区及郊县的打折楼盘已达300多个,如果全款买房优惠力度就会更大。这也就从一个侧面证明房地产企业亟须回笼资金。
近日,东方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更表明,仅国内115家上市房企就存在1329亿元的融资缺口,这一情况甚至比2008年6月还要糟。
房地产企业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民间借贷利率也在水涨船高。“今年四五月份,民间借贷利率月息就能到3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有些企业甚至开出月息6分的利息。也就是说企业借到一块钱,一个月要支付6分钱的利息,如果这笔借款的时间为一年的话,一块钱的利息就能到7角2分,利息之高令人咋舌。
房企融资不再“吃香”
“不过房地产企业开出的利息越高,民间融资机构越不敢放。”刘先生说,现在不少民间融资机构都不做房地产融资这块业务了。“市场情况好的时候,支持月息6分也有点困难,何况这时候。”
据介绍,在日前河北省企业融资服务协会组织的一次民间融资论坛上,业界就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专家表示,现在民间投资的方向应该关注新能源、生物高科技领域,这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而像传统行业——钢铁行业的利润就是5%,而纺织服装的利润在3%~5%之间,很难有什么行业利润能够支撑如此高的利息,因此业界普遍看淡房地产企业融资。
鉴于此,不少民间融资机构开始转变经营策略。据了解,此前有些机构曾以月息三四分的水平,给房地产企业放过一些贷款,不过,面对日渐下行的楼市,他们都嗅到了行业风险。现在不少机构不但不再开展这项业务,对于此前投放项目,也加紧回收资金。
“如果说,往年年关有些房地产企业都能拆借到一些资金的话,那么今年确实有点难了。”刘先生说,现在就是有些机构能贷出来,资金规模也相当小。现在市面上多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其融资额度最高不过一百万,融资期限三至六个月不等,最长不超过10个月,并且贷款的条件会非常苛刻,除了利息高之外,还要求各种证件齐全,并且只能贷到抵押物价值的一半以下的贷款,因此这些钱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杯水车薪。
随后,记者以客户身份致电省会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咨询贷款业务,对方一听说房企融资就都拒绝了。
探因 前景不明惹的祸
河北省企业融资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笑辉表示,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融资有三大渠道:银行贷款、预售款、企业自筹资金。原来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多以银行贷款为主,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银行的贷款要占到了企业总资金来源的50%以上。
随着银根紧缩,现在房地产企业融资已经演变成银行贷款为主,信托、基金、民间融资等多渠道融资的模式。“民间融资的兴起与海量民间资金缺乏适合投资渠道有关。”张笑辉表示,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71.3万亿元。而根据瑞信私人银行发布的报告,中国家庭财富总值2010年达16.5万亿美元,并预计2015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这些海量民间资金主要流向股市、楼市、债市和民间资本市场。
“不过眼下房价正处于实质性下跌阶段,其下跌空间又难以预料,此时再放款给房地产企业,风险就会很大。”张笑辉说,随着房价的下跌,抵押的房产和地块也存在贬值的可能,对房地产企业偿债能力的担心,这多种因素导致民间融资机构看淡房地产市场。
专家们说,民间融资机构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走的都是市场化运营的道路,追求的是高收益和高回报。之前放款给房企是看好市场走向,现在楼市大环境不好,自然不会把资金再压在楼市上,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和手段来追求更大的收益。
分析 民间融资要谨慎
随着银根的逐步收缩,以及房地产开发贷款政策的趋严,房地产项目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加大,因此民间融资机构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对房地产放款的收紧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据了解,本来一些中小型的房企就很倚重民间借贷,现在这条融资渠道收紧之后,那对这些企业来说肯定是会加剧其资金链压力的。资金链压力增大,那就会导致本身运营能力更差,如此以来便很有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很多房企走入绝境。
不过,对于开发商来说,通过高利贷来解决解燃眉之急也不太现实。
“利息高涨,而房地产项目的收益相对稳定,因此项目收益能否支撑借贷成本,这种问题要考虑,不能有病乱投医。”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胡冬原表示,通过高额利息贷款只能解决短期的资金问题,但是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根本不可能长期维持。这样的借贷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