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让百姓住上放心房,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律,而应该把政府责任放在首位,所有工程最终质量要有政府出来保底。
保障房的质量问题近来屡遭曝光。日前武汉的一处保障房出现墙体裂缝、屋顶漏水等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却声称不负责质量问题。对于验收方面的疑问,相关人员称由于技术原因,验收的很多质监程序是通过检查样品来完成的,而送检样品的质量和现场成品的质量往往存在出入。武汉理工大学的专家称,现场检测同样也存在问题,往往是用目测。而偷工减料、施工抢工期、草草验收,很多都是建筑行业的潜规则。
未来五年,中国政府计划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比起2010年的不足1.6%的保障房覆盖率,这在关注民生上真是大大跨越了一步。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如此巨大的工程,资金筹措自然成为一大难题。关于资金来源,住建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有8000多亿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剩余的5000多亿的资金,将由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地方的巨额土地收入如不能及时输血保障房,保障房的建设情况令人担忧。
如此看来,数量指标是硬性的,并且直达地方政府,与其政绩挂钩。一旦资金出现紧缺,质量自然就成了一个薄弱环节。在指标压力和资金局限下,开发商也就有了在质量上大打折扣的借口。他们或有压缩建设成本,有时甚至偷工减料,抢工期节省人力开支,也是其降低成本的方式之一,如果地方政府的主导思想是以速度为业绩,那就更会对其大打质量折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放水的默契。这样的保障房,保的是民生,还是地方政府的政绩?
难道保障房花的不是百姓的银子吗?就可以漏水裂缝吗?如果保障房不能保障基本的安全,何谈惠民?保障房建设不但是惠民工程,亦是良心工程,工程质量涉及到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危。
要真正让百姓住上放心房,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自律,而应该把政府责任放在首位,所有工程最终质量要有政府出来保底,对保障房的考核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实行严格的责任倒逼制。为了确保保障房建设的质量,必须健全完善验房机制。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与监督问责机制,分户验收不合格,不能进行住宅工程竣工验收。验收环节,邀请保障房业主参加,强化公众话语权,善用群众监督。(特约评论员 白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