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民唱起山歌颂党恩
“危房改造政策好,从古至今少见到。家家户户建新房,从此睡个踏实觉。”“危房改造换新貌,党的恩情不能忘。”……一首首深情的山歌,是贵州农民唱给党和政府的颂歌。
贵州积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一年多来,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当作重大民生工程和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机遇来抓,在组织保障和人财物上倾斜,并采取项目资金捆绑、质量跟踪监控、结合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措施来促进“危改”。贵州农村群众纷纷唱起山歌来表达感恩之情。
上下合力,把党中央的重大关怀落到实处
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贵州农“危改”崎岖的山路上,不时遇到运送建筑材料的各式车辆,一栋栋带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民居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远远看去,新建的黔北民居、苗侗族民居在山环水绕中清新悦目,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贵州是全国首个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又是全国首个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省份,贵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全省近1/4的农户。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此项工作明确为“一把手”工程,要求各部门紧密配合、扎实推进。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省长林树森亲自研究部署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多次听取汇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石宗源说:“要早日让农村住房最危险、最困难的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以优异成绩让党中央放心、让贵州农村各族群众满意。”
自2008年7月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8万户。根据总体规划,贵州将在2016年前分阶段、分步骤完成全部190多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从江县是黔东南最边远贫困的县,农危房所占农户比例高达65.1%。该县刚边乡高麻村共375户村民,绝大部分是壮族,已在地质灾害区居住了上百年,数次遭受泥石流灾害,是省里确定的地质灾害整体搬迁点。但是,由于高麻村壮族喜欢聚族而居,附近山高坡陡,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集中搬迁点,搬迁难度很大。为落实搬迁进度,全县26个单位挂帮高麻,每个单位承包15户的动员搬迁任务。目前,县危改工作组已在高麻片区内选取9个远离地质灾害、土质结构合理、地面平整的地方进行搬迁、重建工作。
记者在1、2号搬迁点看到,搬迁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农户们互帮互助,一农户新立起的木房架子前,村民们燃起了鞭炮。已迁新居的廖老龙高兴地说:“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今年52岁的廖老龙一家长年生活在对泥石流的恐惧之中,每逢连日大雨,全家人都胆战心惊,不敢睡觉。
农村危房改造不仅改善了农危房户的生活面貌,也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原本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在实施“危改”和村庄整治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乡们感念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自发集资修建了“饮水思源亭”。亭子内的“摆贡寨记”碑文上写道:改造危房安民生,整村推进为民富。今日党情系百姓,厚德惠民得新房。
黔东南黎平县大稼乡容咀村106户苗族村民的危房此次都得到了改造,目前已有80多户搬进了具有典型苗族风格的杆栏式木楼里。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编唱苗族山歌来感恩危房改造工程。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50岁的布依族村民龙正芬也唱起了自编的山歌歌颂党:龙井村民喜洋洋,财源更比水源长。危房改造换新貌,党的恩情不能忘。
捆绑资金,“贵州模式”初显成效
在大规模的农危房改造中,各级部门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房子建好之后,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怎么建?由于贵州多数地区基础设施的配套费用极大,在部分地区甚至大于危改资金。
以从江县高麻村为例,375户农危房的9个集中安置点总共需要1600万元左右。其中中央投资647万元,县级财政配套75万元,尚有9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这种情况在贵州黔东南、黔南等边远、落后地区并不鲜见。由于农危房改造重点地区地方财政较弱,农民自筹资金能力不强,农危房改造之后如何将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做好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2009年4月1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省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等8个厅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配套项目资金整合的意见》,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对省级各部门相关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进行整合,赋予县级人民政府整合的权力。
余庆县龙塘湾农危房集中安置点正在修建养老院,以安置这一地区的18名孤寡老人。记者看到设计图,每个老人一间宾馆式住房,并配套有食堂、卫生所、花园等。
据介绍,在项目资金捆绑上,这个安置点除农危房改造中36万元的补助款项和政府补贴的20余万资金,其他资金由各个相关部门统一协调解决。其中,民政部门启动相关资金,给予一个床位2000元至5000元的补助。水利部门专款解决通水问题,电力部门解决通电问题。建成后,18名长年居住在危房内的孤寡老人将享受到如城市社区一样的便利生活。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符金陵评价说,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已形成特有的“贵州模式”,各级政府分工明确,协调推进,对全国农危房的进一步改造建设有借鉴意义。
整县推进,重建后的危房成了“示范房”
今年4月,为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更好地探索经验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贵州省决定在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贵阳市10县(市、区)、遵义市湄潭县、余庆县和黔南州的龙里县共13个县(市、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整县(市、区)推进工作,计划在6个月至18个月内率先完成辖区内全部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为能在1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贵阳市在资金和项目捆绑上加大了力度。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除按要求抓好规划、提供设计图纸外,我们把原小城镇建设的3500万元全部用在农危改上,其他项目能结合的都结合,能倾斜的都倾斜。”
贵阳市花溪区在“六点一线”的改造工程中,以危房改造为载体,实施村寨整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的收入渠道,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记者在花溪区党武乡摆贡寨看到,一排排新建和改建的石板房错落有致,社会组织捐赠的太阳能照明路灯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田园里是排排收获后的豆角架,几家待开张的农家乐装饰一新,一派兴旺景象。“危改”驻点干部王明放介绍说:“摆贡寨今年种豇豆118亩,是新配套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比原种水稻至少增收1倍以上。”
余庆县的“整县推进”工作进展顺利,预计12月底即可提前完成。该县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尽量将农危房改造户整合进附近的新农村建设点中,以此来解决危改户基础设施配套的问题,“让‘危改户’能直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记者在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金橘园看到,4户危改户的重建房与金橘园内其他住宅几乎毫无二致。由于金橘园新农村建设开展得较早,所以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堪称“小桥流水,田园牧歌”。
旧貌换新颜,山歌唱给党。如今,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农村危房改造正在进一步有序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新华社贵阳10月25日电(记者朱国贤 石新荣 欧东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