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日),当第一批旅客走进崭新的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时,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正置身于国内最节能的候机楼。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新型和传统技术的联手“绿”化下,原本占机场总能耗60%的航站楼,一下子跻身节能65%的“绿色先锋”行列。
在昨天市科委组织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关键技术与应用”专家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详解了2号航站楼的“绿”化过程:先是“辞退”了负责热交换的“二传手”,接着又“招募”了2个世界上最大的水蓄冷罐,并首次启用更节能的空调冷冻水直供系统,每年省下运行电耗62万度,减少设备投资1400万元。与此同时,西货运站将屋面“让位”给一座装机容量为2848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年均上网电量约277万千瓦时,节约标煤987吨。
透过敞亮的落地窗眺望机场飞行区,新跑道的间距、长短、形状都凝聚着设计者的“绿色”匠心。第二跑道将原规划中1700米间距的远距离跑道,调整为365米间距的国内最近距离跑道,一举节约7平方公里土地。按照国际通行的指标计算,扩建后的虹桥机场土地利用效率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
除了调整间距,设计人员还将新跑道的长度控制在了3300米,并将跑道入口内移300米,这样一来,85分贝以上的“扰民”噪声区全部锁定在了机场用地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虹桥机场虽然新增了一条跑道,却没有增加噪声的影响范围。加之跑道两侧恰好被航站楼所包围,无形之中又多了一道阻挡噪声传播的声屏障。
与国内现有的机场跑道相比,新跑道的南北两端多了两条通往停机坪的绕行滑行道。两条看似多余的弧线可将飞机穿越跑道的次数由每天的五六百架次减少到128次,最大限度地缩短了飞机起飞前的滑行和等待时间,减少了尾气排放。
不可思议的是,在飞行区的地下深处,相继有地铁2号线、10号线和仙霞西路等三条隧道相继穿越,这样的大面积掘进、多线路并进的不停航施工,在国内乃至世界机场建设史上极为罕见。施工方通过优化线路和实时监测,以每天只推进5米的速度谨慎前行,不仅将跑道沉降控制在了10毫米以内,还让轨交10号线少走了2公里“弯路”。
此外,针对未来虹桥交通枢纽的高密度客流,课题组提出了“大灾不坏、中灾不停、小灾不乱”的防灾准则,枢纽核心区的防洪和防风标准分别达到50年和100年一遇。(任荃)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