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上海火灾敲警钟 激活家庭财产险受重视

2010年11月29日 10: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海“11·15”特大火灾酿成的悲剧让人心痛,据了解,各大保险公司正在排查这次火灾中的客户受损及理赔情况,相关理赔数据将在近日公布。不过,一位财产险公司人士说,从目前的家财险市场占有情况来看,受灾大楼居民获得赔偿结果不乐观。一家人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从另外角度激活了普通人的家庭财产保险意识。

  ●家财险市场冷冷清清

  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表示,“火灾中获得保险理赔最直接的是家庭财产险(简称家财险),但目前购买的家庭比前几年大幅减少,几乎没人购买。”

  根据北京市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市投保家财险的家庭不足1%,有些产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每年的家财险保费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业内人士介绍,家财险在西方国家普及率高达80%,是财产保险中覆盖面较宽的险种;而我国目前家财险的覆盖率还不到10%,大多数城市投保率在5%以下。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指出,“国内老百姓可能对在家里出险的情况缺少认识,同时由于家财险并非保险公司的主推险种,也没有专门的代理人制营销网络,市场上因此少人问津。”

  ●三类家财险各有侧重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保险产品的侧重功能不同,目前市场上的家财险主要分为保障型、两全型和投资型3种。

  保障型产品,是单纯的具有经济损失补偿性质的险种,期限为1年,保险期满后,需要重新续保。“这是各大财产险公司都有的一个品种,费率为万分之四到万分之六,也就是说,一份20万元保额的家财险只需花不到100元就能买到。其保险责任一般包括10万元火灾和自然灾害等基本险,以及水渍、水管爆裂、电器短路等附加险。”

  业内人士介绍,此类保险没有购买限额,居民可根据家庭财产情况购买多份。但是购买时需要合理计算保额,例如一套200万元的房产,价值很大部分体现在地价上,投保时要扣除这部分计算出房产的大致建造价格,省下不必要支出的保费。同时,对于室内装修进行理赔的时候会扣除一定的折旧,比如使用了10年的木地板遭受水淹,家财险理赔时,人工费照赔,但是地板的材料要计算折旧。

  这类家财险的优点是保费一般较低,不会占用太多的家庭资金;缺点是只有在发生保险损失时,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没有投资收益。

  储金型产品,也被称为两全险,是指居民通过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储金的形式获得保险保障,保险公司将被保险人所交保险储金的利息作为保险费,在保险期满时,仍将原来所交的保险储金全部退还被保险人。投保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在被保险人的财产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时,既能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又能在保险期满时,不论损失赔偿与否,都可足额领回原来交付的保险储金。相对于银行储蓄来讲,两全保险到期给付金额不及银行到期后连本带利拿得多。

  投资型产品是一种具有经济补偿和到期还本性质的险种,保险期限一般在2至5年之间(也有一年的短期产品)。该类型产品不仅有保障型家财险的保障功能,而且还兼顾投资功效。投保此类险种,除拥有相应的保障责任外,如遇银行利率调整,还可随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同步、同幅调整,分段计息,无论是否发生保险赔偿,期满均可获得本金和收益。投资型家财险的优点是投保人可以达到转移风险和投资理财的双重保障;缺点是一次性交纳费用较高,资金流动性不强。投保时,家庭应当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且在保险期限内不急用,否则一旦退保,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家庭财产险

  不要重复或超额投保

  家庭财产保险涵盖面宽,分类也很细,普通市民投保时应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普通家财险主要保障房屋主体结构、室内附属设备(如固定装置的门窗、地板、管道煤气、供电设备、厨房配套的设备等),以及室内财产。这里的室内财产仅指家用电器、服装、家具、床上用品。一般附加最多的是盗抢险,现金、首饰盗窃险,和管道破裂及水渍保险。

  投保家庭财产险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最好“按需投保”,没必要重复投保或超额投保。因为,即使同一个房屋,投保了几份,或是在几家保险公司同时投保,出了事故,赔偿总额也不会超过实际损失总额。

  其次,对于家庭财产保险,保险合同内容的变更,投保人必须得到保险公司的审核同意,签发批单或对原保单进行批注后才产生法律效力。因此,保险标的发生变化应及时告知保险公司。

  再次,一定注意相关证明资料留存,如家用电器的发票,消防部门证明材料,修理费用凭据等,出了事故,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刘慎良)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