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信托产品打“团购牌” 投资者恐涉法律纠纷

2010年12月29日 10:0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信托也可以团购吗?”11月中旬,一家理财网推出 “中铁信托·极元汇利1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团购活动,引起了投资者的热议。

  上述产品在发行时称,只要是合格的投资者就能够以30万元加入购买该信托产品的行列当中(一般的信托产品门槛为100万元)。根据该产品的说明书,其募集规模为3000万元,期限为一年。预期年收益率方面,单笔购买50万元以下为6%,50万元以上为6.5%。

  但是到目前,该产品相关信息在网站上已经看不到了。这种信托产品是否合规?投资者应该这样看待这种投资模式?《每日经济新闻》展开调查。

  团购信托被正式推到公众视线,是源于上月中旬极元财富网推出的“中铁信托·极元汇利1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活动。此次第三方机构大张旗鼓打出的“团购牌”是否合规,让人不禁打了个问号。

  《每日经济新闻》发现,关于此次团购活动,除了之前的报道之外,所有信息在极元财富网上消失殆尽,而在中铁信托网站,也找不到任何关于该产品的详细信息。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第三方机构都是打着 “低门槛,高收益、TOT(trustsoftrusts)”的旗号来推荐团购信托产品。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团购信托目前还没有 “准生证”,但目前监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规范市场。

  大行信托产品不缺人买

  昨日 (1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沪上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他们均表示,目前销售的信托产品最低门槛都在100万元,且不受理“团购”。

  建行上海一支行的理财经理透露:“下发到每家分行的信托产品名额很少,以前房地产信托产品比较受青睐,现在也有,但是较之前的密集度来说已经少了很多。门槛100万元的产品很火爆,目前大家主推的都是300万元起步的信托产品,虽然投资门槛提高了,但是回报较其余理财产品高很多,还是有人购买的。”

  上述理财经理说:“最近发的一只信托产品已经销售完了,但是我这里的客户还是有咨询的,现在选择都是优质、稳定收入的客户来做目标群。”

  沪上一家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明:“‘团购’属于第三方机构的单方面行为,我们签约的客户都是合格投资者,来我们公司‘团购’,我们不会受理。”

  按照银监会规定,合格投资者应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个人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3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然而监管部门对合格投资者的限定却让部分投资者打起了擦边球。在信托行业中,民间集资的形式早就司空见惯,而一些机构对于送上门的钱也不会拒之不理。通常是一些投资者先私下签订一个协议,然后把资金累计到一个可以购买信托产品的规模,再把这笔巨款登记到一个人的名下,以此购买产品,获利后就把利润分摊给投资者,从而降低投资成本。

  “虽然是常用手段,但我们还是呼吁投资者不要以这种方式来投资,一旦利益受损,或者有人卷款逃跑,到时候会产生一系列法律纠纷,而且取证也比较困难。”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一委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说。

  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委托人应当以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认购信托单位,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信托计划”。

  很明显,“团购信托”还没有准生证。

  团购信托不等同于TOT

  对于团购的信托产品,一些机构都宣称是TOT。《每日经济新闻》发现,TOT即信托中的信托,是投资于数个私募信托产品的信托。从近一年来的表现来看,所有TOT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双重收费机制。

  国内一家信托公司董事长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投资者要付两笔账,私募基金那里支付费用后,购买TOT产品还要支付管理费。”

  但是,从团购的信托产品来看,一些机构并没有把这些告诉投资者,且大部分还是集合信托计划,并不属TOT产品,概念的混淆让许多投资者云里雾里。

  目前市场上运行的TOT产品更多的是专指证券业务中的一种业务创新模式。该类型的TOT产品投资于两个及以上具有不同操作风格和投资理念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通过组合投资的手段规避单个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投资组合表现不佳引发的风险。TOT产品与直接投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相比具有更好的风险收益配比。

  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中,为了便于对私募投资的操作进行监控,各信托公司发行的TOT产品一般仅投资于本公司平台上运行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这样一来,投资的可选空间就大大缩小了,投资组合效应也大大下降。

  一些信托公司表示,很多产品还处在封闭期,其业绩无法向公众披露。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