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或成土地“大买家”
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从建造到招商,再到后期运营管理,通常需要长达3~5年的培育期,资金回笼周期相对较长,这无疑对开发商的资金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缓解资金链压力,部分开发商不得不选择分拆出售,导致项目后期管理的不可控及整体品质的下降。
而保险资金的进入,给开发商增加了一条融资和退出渠道。杨广军认为,险资可以通过整栋收购或参股方式接盘商业项目,开发商也不再依赖分拆出售回笼资金。此外,险资还可能采取开发定制的模式,即开发商根据要求开发地产项目,然后转售给保险公司。
据廉晶杰介绍,目前各大保险公司还处在组建团队、初步接触的前期准备阶段,从实际成交情况看,保险资金尚未大规模进入商业地产市场。杨广军也表示:“目前经济形势稳步向上,但是房地产业仍有较多调控,买卖双方处于僵持阶段,以致2010年的大宗物业交易没有2009年活跃。”他告诉记者,随着险资深入楼市,今年将有更多商用物业大宗交易出现,金融界拿地或将成为趋势,而一些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也将最先获益。
在国外,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经营多年后,成熟了可以卖给保险公司或退休基金,由后者长期持有,但由于此前投资不动产受限,国内保险公司除用资本金以“自用”名义持有一些商业地产外,并没有充分扮演起商业地产“出口”的角色。
对于商业地产中的零售物业,业界人士认为其专业性要求更高,即便对国内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也是很大挑战,更何况初涉房地产的保险公司。因此,保险公司除禁止涉足的普通商品住宅项目外,将会首先青睐写字楼,其次才是零售物业和养老地产。
有消息称,资金紧缺的保障房建设正考虑引入保险资金。这一观点近期得到一些地方官员和保险公司高层的回应,但保监会对此仍相当谨慎。
然而广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保险公司以“养老地产”的名义,纷纷在各地储备土地。据知情人士称,泰康在海南、云南和上海等地都有投资,国寿在河北也有斩获。
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则认为,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开发养老地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没有成熟专业的配套服务机构与之合作,这些地产项目建好之后,更关键的是由什么专业管理团队来运营,保险公司自己不具备运营经验。养老地产,从概念上讲,市场一定很大,但从概念到操作层面,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杨广军对此也深有同感。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