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假黄金”频现典当行 已开始转向收藏市场

2011年01月07日 14: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黄金牛市令购金潮愈发火爆,而“假黄金”则趁机魅影频现,牟取暴利。日前,上海典当行业协会发通知警示“假黄金”流入市场的风险。据典当业内人士介绍,金市造假现象趋增,通过在含金量上“掺水”牟取暴利,而金店“老法师”表示黄金造假不仅手法升级换代,而且还显露出转向收藏市场出货的苗头。

  黄金造假现象增多 缺“金”短两牟取暴利

  周生生18K金饰品曝出含金量不足的问题,在国内黄金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令不少客户开始意识到含金量竟然也会有“水分”。

  “现在国际金价接近每盎司1400美元,国内金价也跨过了每克300元的大关,市场上对金价几乎是一边倒地看多。”沪上一家典当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李先生表示,这一方面刺激了客户购买黄金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使“假黄金”在市场上蠢蠢欲动,意图趁黄金牛市行情混水摸鱼从中大赚一票。李先生介绍,用来标示金饰品含金量的单位是K,一般将含金量为100%的纯金在理论上称为24K金。所以,1K代表约4.16%的含金量,18K金是指含金量为75%。“假黄金”正是在含金量上做文章,通常以金条或者各种金饰品的形式从典当公司套现获利。以李先生所在的典当公司而言,今年以来接触到的“假黄金”数量同比去年至少多了200%。

  “黄金造假并不是说整个金条或者金饰品没有一点儿黄金,而是指成分有真有假,含金量越有‘水分’则牟取暴利越多。”典当业内人士李先生向记者举例,1000克重的含金量99.95%的黄金眼下市价约为29.7万元,而含金量为30%的“假黄金”成本只有9万元左右,只要一经出手就相当于“黑”到了20万元的暴利。

  造假手法升级换代 “假黄金”越做越“真”

  “黄金造假的手法不断升级换代,就连业内人士一不小心走眼也很容易吃药。”上海市一家知名金店的“老法师”感叹,黄金造假这一行实在“水太深”。“假黄金”除了通过典当途径来牟取不当暴利,甚至频频试图通过黄金回购的方式拿金店“开刀”。

  据这位黄金业内的“老法师”透露,“假黄金”其实并不新鲜,从解放前就有了。“假黄金”一直没绝迹,关键在于造假手法升级换代。黄金造假手法经历了“镀金”“包金”和“金珠”形式后,目前利用金和铱这两种元素很难通过普通检测仪器分辨,大肆用铱来“调包”黄金。

  上海典当行业协会提醒,这种黄金造假法仅凭看和摸、用试金石试甚至是测比重都很难识别,因为首饰款式的不同很难测比重或者是因为合金比重与真金比较接近。所以,往往要经过用刀破开黄金、高温烧、化学制剂检测等一些破坏性测试后才能检测出这种“假黄金”。

  假金转向收藏市场 购买熊猫金币要当心

  典当企业要鉴别此类“假黄金”除了用常规方法外,还要注意多问当户黄金来源,能出具发票的最好;要对摸上去过硬或过软的黄金饰品特别注意;要多注意黄金色泽,发青、发暗等色泽特别注意;要对黄金饰品标牌钢印进行识别,正规品牌钢印往往有清晰、立体感强等特性,对无牌黄金要特别注意。

  笔者了解到,典当公司和金店目前对“假黄金”问题尤为重视,通常在典当或是回购环节会要求客户出示购买发票,以证明金条或金饰品来路“可靠”,而且部分典当公司和金店只接受知名品牌的黄金产品。

  “现在‘假黄金’要从典当和回购途径过关难度不小,最近发现开始转向收藏市场‘出货’。”以上黄金业内的“老法师”对笔者表示,近年来国际金价一路上涨,同时带动了收藏市场上的金币投资热情。但这两周他到沪上收藏市场了解金币行情,逛了一圈下来竟然发现有不少成分是“假黄金”的金币在市场上混水摸鱼。这位“老法师”表示,眼下收藏市场上的不少“假黄金”货色盯上熊猫金币,这是因为熊猫金币的知名度较高,容易被市场认可,而且1盎司规格以下的熊猫金币因为发行量比较大,而比较易被“假黄金”冒充。

  “千足金”金不足 买金饰品疑云难消

  “原来买金饰品只是看款式而已,哪里会想到还会出现含金量的问题?”客户王小姐表示,客户到金店买金饰品主要是相信牌子。而品牌金饰品出现含金量不足的情况,给客户的感觉如同乳制品里掺了三聚氰胺。部分金店负责人表示,金饰品含金量不能完全说是金店的责任,实际上金店主要负责设计款式,但具体生产过程往往是委托黄金加工企业完成。个别加工企业在黄金原料上“以次充好”降低生产成本,而金店其实和客户一样并不知情。

  而对金饰品含金量进行检测的费用较高,一般在200元到500元之间,甚至可能相当于首饰价格的1/3。较高的检测门槛也造成绝大多数客户很难对金饰品一一检测,使得金饰品含金量“疑云难消”。(徐可奇)

参与互动(0)
【编辑:梅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