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伊始,人们发现节前收益率动辄4%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声匿迹了,大部分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下滑,甚至有些银行的产品下调幅度接近50%。
收益大幅下挫
9日,经济导报记者在工商银行济南英雄山路某营业厅注意到,发行时间分别位于节前节后的两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收益率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样为5万元起购的产品,发行时间为2010年12月28日的一款,投资周期25天的收益率为2.9%,53天的为3.05%;而今年1月11日发行的另一款理财产品,投资周期为28天的收益率为2.25%,49天的为2.35%。不难看出,前者收益分别比后者收益高出0.65和0.7个百分点。对此,该营业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初的产品收益确实比去年底有所下滑,以短期、超短期产品为主,而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减少并不明显。
导报记者随后仔细翻查资料发现,其实各银行的理财产品均出现了类似情况。如农行2010年12月23日发行的2010年第1206期“金钥匙安心得利”人民币理财产品(28天),预期年化收益率2.35%。而该行将发行的2011年第1006期“金钥匙安心得利”人民币理财产品(28天),投资方向与上一期相同,但银行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2.25%,下跌10个基点。
前后“变脸”幅度最大的是中国银行的一款产品。该行于2010年12月20日发行的博弈BY10165(中银安稳回报)产品(14天),银行保证年化收益4.2%;而今年1月6日开始发行的博弈BY1101B14D-1(中银安稳回报)理财产品(14天),银行只给出2.3%的年化收益率,前后相差190个基点,降幅接近50%。两款产品说明书中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向完全一样,均是“投资于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流通的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行债券和农发债等公开评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衍生产品”。
银行“看菜下饭”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突然“变脸”,部分市民有些措手不及。9日,一位在工商银行营业厅办理理财业务的女士对导报记者说,她听朋友说现在理财产品收益超出存款利率不少,于是决定将定期存折里的资金取出来购买理财产品。谁知道到了银行才发现收益高的已经卖没了,而正在销售的产品收益比以往低了不少。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理财产品的收益并非由银行单方面决定。以信贷类理财产品为例,在去年底央行不断缩紧市场流动性、各行收紧贷款口袋的时候,企业普遍缺少流动资金,很多企业愿意付出更多的利息借贷资金保持项目正常运转,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自然随之上涨。
招商银行理财分析师王华军表示,部分产品上调收益率是因为去年底对再次加息的预期非常强烈,而且银行存款有流出迹象,调高收益率可以缓解这一情况,随着今年初加息预期降温,股市又开始走跌,存款流出迹象有所好转,银行自然会有所调整。一位业内人士则对导报记者表示,“除了管理费用,银行理财产品中还暗藏了一部分收益归入银行口袋,所以银行短期内提高对购买者的投资回报并不会对其经营造成问题,但是长期(不加息的情况下)对银行肯定会有影响,所以高收益产品仅能‘昙花一现’。”
同时,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底各银行指标普遍接近存贷比红线,揽储压力确实不小,发行超短期、超高收益理财产品,以此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完成全年存款任务,成为众多银行的共同选择。而在今年年初,银行显然少了这部分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本月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公布了总计865亿元的融资计划,以缓解信贷不断增加带来的压力,短期之内银行暂无向市场寻求存款的积极性,所以如果央行不加息,现售理财产品收益短期之内恐怕难以超过去年底的水平。(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