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8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此次加息离上次加息仅隔一个半月,有分析认为,央行高密集度的货币政策主要剑指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同时,加息也是流动性管理之需,对于抑制市场资金需求、打开央票等公开市场操作空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11年,防通胀和管理市场流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焦点。在高通胀预期短期难解、市场流动性过剩压力趋大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利率,都将继续长期处于上升通道里,接下去的日子里,央行再出台任何货币政策都不会让市场太意外。
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高密集度的货币政策主要剑指居高不下的通胀预期。2010年里,我国CPI上涨幅度呈逐步加快的趋势,月度同比增幅从2010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的5.1%高位。虽然12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在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下得以首次回落至4.6%,但目前社会通胀预期依然居高不下。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去年12月份CPI的回落是暂时的,考虑到年初银行集中放贷、气候因素、季节性因素以及翘尾因素等,1月份CPI或将再创新高。2011年上半年,我国整体通胀仍有可能再次攀升。
“特别是近期恰逢春节消费高峰,加之南方冻雨以及北方的干旱情况加剧,今年1、2月份的CPI尤其值得担忧,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研究员周文渊认为。
春节期间,包括金属、谷物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强,期铜、玉米等商品再创新高,再度强化了市场对我国整体物价形势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大宗商品市场依然没有看到较为明显的风险因素,今年大宗商品市场强势料将持续,从而加大我国物价形势调控难度。
此外,流动性过剩和输入性通胀也令我国2011年通胀预期管理形势不容乐观。
本轮物价上涨中,市场流动性充当了重要推手。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持续两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急剧显现,目前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高达72.58万亿元的历史高位,流动性过剩压力短期难以缓解。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在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的情况下,国际热钱持续流入国内。
而由于美联储滥发货币导致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对加强流动性管理具积极意义
在今年年初的央行工作会议上,稳定物价被央行置于今年四大任务之首,管控流动性则被央行作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加息对于抑制市场资金需求、打开央票等公开市场操作空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市场流动性的管理。
目前,我国市场流动性管理压力有增无减。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高达7.95万亿元,截至2010年12月末,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也已达到72.58万亿元的历史高位。
与此同时,我国未来外部流动性压力也在不断加剧。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4033亿元,全年新增外汇占款达到29000多亿元,增长十分迅猛。分析人士认为,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全球市场流动性过剩将更趋明显,只要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存在,外汇占款高增的态势还将在今年继续延续,这将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调控压力。
但从目前来看,央行在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上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自去年11月10日至1月14日短短两个月左右时间里,央行已经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依然难以有效抑制银行的房贷冲动。有消息称,截至1月24日,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已经达到1.2万亿元,直逼去年同期贷款增量。
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功能衰减。自去年6月以来,央票一二级市场收益率开始出现倒挂,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央票的热情逐步下降。自去年11月央票发行量从月初的510亿元直落至月尾的10亿元后,央票发行一直维持地量,其回笼流动性的功能已基本丧失。央行于1月17日当周罕见地在常规的公开市场停止了任何操作。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2011年以来1年期和3个月期央票利率实现连续3周上行,但仍大大低于二级市场收益率50和60个基点以上,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严重是央行停止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原因。
此外,进一步加息有利于缓解居民储蓄负利率情况,对于将市场资金回收至银行系统,减缓市场流动性压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负利率现象依然存在。此前央行的一份储户问卷调查指出,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大于储蓄比例。分析人士认为,正是负利率状况导致了居民更倾向于投资而不是储蓄。因此,加息对于吸引居民储蓄从而减缓市场投资资金过剩具有积极意义。
防通胀将成货币政策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里,防通胀和管理市场流动性将成为货币政策焦点。在高通胀预期短期难解、市场流动性过剩压力趋大的背景下,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利率,都将继续处于上调期内,接下去的日子里,央行再推出任何货币政策都不会令市场太意外。
“2011年可能不需要对经济增长有多少担忧,主要焦点应放在反通胀上。”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表示。
自2010年10月19日时隔三年首次加息以来,央行密集出台了各种紧缩性货币政策,密集度如此之高在央行货币调控历史上十分罕见。从2010年10月19日至今短短三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央行已经三次加息、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1月14日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达19%的历史高位,普通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已经高达15.5%。
但这并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很多上升空间,并没有理论上的高点。”他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与资金流入有一定关系,但与预先设定的高度没有任何联系,只要外贸顺差和外汇占款不断上升,就必须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去控制过于丰富的流动性。
分析人士认为,在具体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等传统价格和数量型工具,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
而值得一提的是,年初央行工作会议提出,将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这一新工具的出炉,是对流动性调控更具针对性的考虑,也是出于对我国信贷市场独特结构的考虑,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对于控制新增信贷具有重要意义。在接下去的时间里,不排除央行频繁进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短期动态调整。(记者王培伟、王宇)
参与互动(0) | 【编辑:梅玫】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