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7万多元的存款,是继续存在银行吃利息,还是再投资点啥好?”春节期间,笔者的一位农村亲戚来到家里聚餐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想让大家给他提建议,怎么处理手中多年攒下的积蓄。
近年来,中央、省及各地市州分别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加快了农村致富产业的发展。而在理财品种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农村理财市场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如何帮助广大农民打理好手中的钱财,不但是农民的强烈期盼,也是金融机构开拓经营空间的当务之急。
笔者发现,农村不论富裕与否,多数人都不懂得理财,甚至还不知道闲置几个月的大额资金也能“钱生钱”。多数农民喜欢把手头的闲钱交给亲友打理或从民间借贷中获利,或者以传统的存款方式获得利息收入。现在城里时兴的各种理财套路农民还很陌生,农民对家庭现金资产保值增值的想法也远没有城里人这么多。有的农民挣到了钱就花,甚至天天打麻将,没有长期打算,最后两手空空;有了钱习惯存银行,赚点利息,是保守的农民的第一选择;还有的农民选择盖房,不少富裕的农户将多年积蓄用在翻修、新盖房屋上。
虽然大多数农民理财意识还十分薄弱,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理财需求,而是这种需求被客观条件限制了。“以前我看电视,就看电视剧,现在经常会看央视2台的财经频道,除了看他们的生活提醒节目,还看一些专家分析物价、如何理财等节目。”农民刘强民在电视节目上的改变,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许多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希望利用闲钱购买基金、股票、保险、债券等,合理投资理财赚钱,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财富“缩水”影响。就像城市居民一样,农民对理财也有一个从启蒙到接受的过程。但是,毕竟城市里银行网点多,这些网点其实就承担了宣传普及理财知识的职能,而农村缺少这样的渠道。目前,农村的基金、股票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最方便开展的保险业务亦不规范。由于各保险公司急于拓展农村市场,大量聘请临时保险业务员,造成业务队伍良莠不齐。再次,是农村信息化水平低,难以适应农民理财服务的需求。投资股票、基金,必须有通畅的信息渠道保证投资者即时掌握市场行情,农村现状显然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群众“以钱生钱”愿望日益强烈,而投资理财渠道匮乏,导致了非法集资、铺张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农民在一次性畅享补偿盛宴之后,没有建立起坚实的财富基础,财富瞬间得来,瞬间即逝。
有资金,没有理财需求;有需求,却没有投资渠道;有渠道,又缺乏知识和理念。这是一个怪圈。由此,让农民学习理财,首先要转变的就是观念:一是金融机构的观念,二是农民的观念。
银行观念的转变,则要注重农村市场,在当前农民对金融理财产品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应深入农村,开展金融理财产品的宣传,并利用电视、报刊和发放资料等多种载体,向农民朋友宣传金融理财知识,吸引农民朋友的参与。各金融机构要设计出“亲农”的金融理财产品,按农民理财需求,设计理财产品,并将理财产品的起点降低,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另外,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以周到的服务为农民提供方便,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除了各银行积极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理财环境以外,广大农民朋友也应转变自己的理财观念,积极学习理财知识,及时更新理财思路,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去打理家财。(晓艳 刘景胜)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