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外媒观察中国2011年第9周:探讨中国国际新形势

2011年02月28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月22日,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动下,亚洲经济继续引领全球复苏,多个地区经济体在上季度成功走出衰退,增速普遍超出预期。其中,中国台湾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达到5年多来的最快水平。同时专家表示,亚洲经济体的复苏至少领先于美国两个季度。  中新社发 海安顾爱武 摄

  中新网2月28日电(金融频道 曹文萱) 题:国际媒体“看多中国”2011年第9周观察:聚焦当前中国的国际新形势

  在本期的国际媒体“看多中国”观察中,各方外国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说引发的各种说法发表了意见,包括“中国投资入侵论”,中国援助模式,中国的自信,还称中国生产廉价商品时代已结束。

  21日 墨西哥《改革报》:“中国投资入侵论”没有根据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并购和投资已经不再是新鲜事,除非涉及特大金额或战略部门的投资项目。虽然对“中国入侵”的恐惧感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但大部分严肃的分析都指出,中国距离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霸权地位还很远。

  21日 《世界报业辛迪加》:中国援助模式独一无二

  中国人无处不在,或者更准确地说,中国资金无处不在。负责海外资金项目的中国机构正在全球“兴风作浪”。报道称,2008至2010年,中国对外贷款总额超出世界银行援助资金近100亿美元。到2010年底,中国开发银行的触角已扩展至90多个国家,对外贷款高达1413亿美元。那么,中国正在重塑全球发展援助的格局。

  21日 美国《纽约时报》:美国需要更坚定自信的中国

  最近两年来,在整个亚洲和华盛顿,可以明显感到对中国的关注。观察人士经常说,中国已变得更加坚定自信,它在修订自身的宏伟战略,以反映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从各种重要意义上来看,美国需要更坚定自信的中国。

  22日 美国《全球主义者》:中国再次面临平衡经济契机

  (中国的经济增长)优先考虑的是出口和资本投资部门而非消费。乔治·马格努斯在其新书《崛起:新兴市场会影响还是撼动世界经济?》的这段摘录中说,虽然消费有所增长,但仍需要更好的平衡。

  23日 彭博新闻社网站:中国提高工资影响全球经济

  中国提高工资水平将减少零售商的利润并削弱债券需求。瑞士信贷银行集团驻香港的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说:“当历史学家回顾 2010年时,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工资大幅提高将重新定义全球制造业模式和未来 10年的通胀预期。”

  24日 英国《金融时报》:北京楼市限购令“过犹不及”

  北京的楼市按户限购是迄今为止最强硬的调控政策,以杀伤力来评估的话,这几乎可以算是终极式的,足以刺穿最坚硬的房产泡沫。而软肋恰恰也正在这一点,泡沫的破灭并不符合游戏参与者们的利益。于是相比于限购能坚持的刺破的情形,限购的被迫退出恐怕也是一个更重大概率的一个事件。按户限购政策效果太强了,刚极易折过犹不及,过强的手段非但不能成事,被迫的退出很可能造成更大的波动。对于房地产要退出恰如其分的调控政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6日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生产廉价商品时代已结束

  在一家没有开工的工厂里,24岁的魏小凤(音)坐在一大捆牛仔布上。她在向西方传达一个讯息:中国工厂大量生产廉价商品的时代结束了。多年来,她的公司与中国其他成千上万的公司一道,帮助英国繁华商业街上的商店供应价格不断降低的时装———例如售价不到10英镑的牛仔裤或3英镑的衬衫,并把Zara、H&M和Topshop之类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变成全球巨人。

  附:近期中国企业所涉及国际经济合作活动摘录

  23日 “黑龙江省对韩招商合作恳谈会”23日下午2点在首尔Capital酒店举行。以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贺方波为首的27名招商合作代表和韩国海泰集团、现代建设、三育食品集团、全国粥连锁店“本粥”、首都圈埋立地公社等30多家韩国企业前来出席,就双方之间的投资合作进行了交流。

  25日 中石化集团25日宣布,与澳大利亚太平洋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中石化将认购后者15%股权,而且在未来20年有望每年获得430万吨液化天然气供应。

  26日 中国进出口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与黑龙江省黑河市华富集团日前签订了1.5亿元人民币境外投资贷款合同,支持这家中国民营企业实施“俄罗斯阿穆尔州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大市场”一期工程建设。

  27日 世界500强企业宝洁公司太仓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这也是目前为止该公司在亚洲地区最大的生产物流基地。

  27日 韩华石化在中国建立PVC(Polyvinylchlorid,聚氯乙烯)生产基地,正式进军中国市场。该公司共投入3.4万亿美元,在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建立PVC生产基地,并已开始投入生产,年产量将达30万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