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网络购物的市场规模超过4300亿元,使用过网络购物的互联网用户近2亿人。
商品丰富、价格低廉、操作便捷等诸多因素引爆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热情。而在网络购物改变我们消费方式的同时,它也带来了支付方式从现金到刷卡,再到网银支付的巨大改变。据悉,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达到404.88万亿,其中个人网银交易额达到38.53万亿,占比9.52%。另外,截至2009年第4季度末,中国网上银行注册用户数达到1.89亿。预计到2015年,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将达到3500万亿元左右。
然而,今年年初,以“中行网银E令升级”为幌子,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程序实施的新型网银诈骗在全国多个省市发案,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网银消费,应警惕陷阱。
今年1月13日下午5点45分左右,南京市民许先生正准备下班,突然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尊敬的网银用户,你的中行E令将于次日过期,请尽快登录WWW.BOCVK.COM.进行升级,给您带来不便请谅解,详询95566(中国银行)。”
巧的是,许先生正是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用户,看到这条短信后,许先生虽然发现来自一个陌生手机,但他并没产生怀疑,在拨打中国银行95566客服电话占线后,他顾不得多想,利用办公室电脑,根据短信提示登录了所谓的“中国银行”网址WWW.BOCVK.COM.。网页打开后,徐先生看到,显示的界面与“中国银行”官网无异,于是他便根据网页提示,输入了自己的用户名、密码以及随机产生的中行E令(动态口令)等信息,并进行操作,页面显示升级成功。看到这儿,他放心地退出界面。可此后,当再次登录自己的中行网银账户时,许先生发现账户上的101万元已被转走。
据江苏警方介绍,此类诈骗共分三步:
第一步,群发短信。以中行E令到期为由,要求客户升级,而短信中提供的网址号称官网,实为钓鱼网站。
第二步,利用木马程序,盗取用户名、密码和动态口令。客户信以为真,登陆钓鱼网站后,按照提示输入相关信息,犯罪分子利用事先设置的木马程序,盗取这些信息。
第三步,登陆官网,同步转帐。犯罪分子在获取用户名、密码和动态口令的同时,同步登陆中国银行官方网站,利用时时获取的动态口令,进行转帐操作。
网上银行再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消费风险。因此,作为消费者应当在使用网银的同时,应当保持警惕,熟知操作常识、养成良好的交易习惯,以规避风险的发生,让犯罪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1、认准官网和客服电话。
在使用网银的过程中,不要轻信任何来自非客服电话的信息,同时要记清官方网站的网址,登陆网站时不要通过链接或者按照他人指示的网址登陆,如记不清官网网址,可在收藏家中将常用网站收藏。另外,许多银行的网上银行,客户可以设置预留信息,登陆网银以后,客户自己预留的个性化信息就会在页面上显示,如果登陆以后没有预留信息,或者预留信息不准确,则很容易做出判断,因此可以通过设置预留信息增加交易安全性。另外在登陆网上银行时,可以注意查看上次登陆时间与实际登陆情况是否相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交易并拨打银行客服电话。
2、确保使用的计算机安全可靠。
一方面不要在图书馆、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另一方面要通过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最新补丁文件、为计算机设定密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方式,确保计算机安全可靠。
3、建议开通帐户变动短信通知、网银登陆短信提醒等服务,时时掌握账户情况,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在操作结束后选择“退出”网银系统,再关闭浏览器;如密码设置要科学,密码的使用也要避免简单保存在电脑中;保管好U盾、K宝、E令等安全产品,切勿交他人保管。(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