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在异乡的落寞与洒脱,让那些曾经试水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业从业者深有同感。日前,中英贸易协会主席白乐威在伦敦办公室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其中有自身战略定位的问题,也有中国市场环境的问题。”
悄悄地走
白乐威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业领军人物。如今,他所在的中英贸易协会,更多的是为两国合作交流“牵线搭桥”。回忆起在中国工作的经历,白乐威颇为感慨,“过去的这些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业的变化更为显著。”
而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当属外资保险巨擘的境遇和态度。从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到如今的黯然退出,外资保险似乎演绎着诗人徐志摩般忧郁的角色。比如说,1个多月前宣布退出合资公司经营的纽约人寿保险公司。
2011年1月,海尔集团、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和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会社联合宣布,海尔集团旗下的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明治安田生命收购纽约人寿在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持有的全部股权。
“我们并没有撤出中国市场,只是受让了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此前,当《国际金融报》刊登相关报道后不久,纽约人寿委托公关公司给记者发来邮件称,考虑公司战略布局,纽约人寿不再参与合资公司经营。
其实,2010年以来,中国合资保险公司股权“变脸”频繁。据记者统计,2010年以来,发生股权变更的合资寿险公司达9家,占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近1/3。
静静地等
另据数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28家合资寿险公司的保费总计535亿元,国内寿险业前11个月总保费9788亿元,占比不到6%。在2005年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寿险市场份额达到8.9%的峰值后,市场份额近年一直维持在5%左右;在财险市场上,合资、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则从2005年的1.3%降至去年上半年的1%。
“外资保险公司必须耐得住寂寞。”白乐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保险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仍然在发展中,必然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外资保险公司应该学着忍耐,试着融入其中。”
在白乐威看来,外资保险选择暂时离开中国市场,或者转变战略定位有几方面的原因,包括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海外总部自身竞争力有所减弱,从而改变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当然,中国保险业本身的快速成长,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优势,也是让外资保险难以维系的原因之一。
积极地改
“除此之外,中国保险市场应该对外资企业更加开放。”白乐威指出,“目前,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开展业务仍存在不少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外资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我们需要获得与中资保险公司一样的待遇。”
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看来,外资保险公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值得关注。他告诉记者,“这些公司应该在严格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下持续发展,具有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严谨的业务考核体系,不为单纯的保费规模而盲目扩张。”
“与此同时,创新也应该成为外资保险公司破解国内保险产品同质化竞争的重要策略。”郝演苏认为,合资保险一直在经历三大悖论,一个是中外股东五五分成的模式,容易产生分歧;另外一个是高端的定位,但难找到适合做高端业务的人才和渠道;第三个悖论则是监管,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多批几个分支机构,但是又没有财力、人力实现迅速扩张。(据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