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银行卡几年不用余额成负数 用睡眠卡不如办新卡

2011年03月13日 13:21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部分银行卡几年不用,扣掉年费管理费后,原先余额竟变成了负数

  -银行人士表示:倒扣只记在卡上,不会强行追缴,也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在我们身上,或许都有那么一两张早已经不用的银行卡,当年里面可能还有不少余钱,不过,如果当你再启用时,余额恐怕就变成负数了。如果重启,还得补交欠款呢!这不,昨天南京某银行客户到银行去办业务,被告知卡已经因欠费被注销了,只有补交欠费才能重启。而之前他的银行卡里面还有几十元钱。记者为此采访了银行业内人士了解到,其实对于这种费用,客户完全可以不交,只要重新再办一张银行卡就行,而且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储户

  存了几年,钱竟然存成了负数

  “银行卡几年没用,不仅扣光了里面的钱,我还倒欠银行20多元。”昨天,南京某银行客户李先生向记者讲了他的遭遇。

  几年前他在某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顺便办了张借记卡,方便给信用卡还款,当时银行告诉他借记卡每年刷6次就可免10元钱的年费,后来信用卡注销了,可这张借记卡还保留着,因为他觉得10元工本费,注销了有点可惜,于是他把卡放了起来,当时卡里有几十元钱,但时间一长,他就把这张卡忘了。直到最近他又打算办该行信用卡,准备拿这张卡给信用卡关联还款时,银行工作人员才告诉他,这张卡已经被银行注销了,成了睡眠卡,要用的话必须先把欠的费用还上。

  李先生一头雾水:我的卡里面原来有几十元,怎么还欠银行钱?银行解释说,这卡每年年费为10元,再加上卡里面的余额低于400元,每季度还要收取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因此,银行每年要扣除22元费用,李先生卡里几十元不仅早就被扣光了,而且,他还欠了银行20多元。

  银行

  倒扣只记在卡上,不会强行追缴

  存钱竟存成了负数,李先生非常后悔当初没把这张卡注销。但他也有点埋怨银行:当初办卡时银行没说会倒扣费用;而且,钱被扣光时,银行为何不通知他呢?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昨天在南京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几家银行以及针对部分客户之外,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都对借记卡收取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见右表)。在客户办卡时,银行也都说过要收费的,而且,如果客户借记卡上的钱被扣光后,又不注销,大多数银行的确会把客户欠的费用记在卡上。对此,某国有大行江苏分行人士解释说,当初客户办卡时根本没必要说明会倒扣费用,既然客户知道要扣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那么,倒扣就是必然的。但倒扣只是记在卡上,客户不重启,银行不会强行追缴欠款。

  另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则表示,睡眠卡的数量太多,而且很多客户没有留手机号码,很难提前通知客户本人,只能通过营业网点或网站提示客户。但一般来说,长期不用,且余额为零的卡,银行会在两年后主动注销,否则客户欠费会更多。

  支招 不必重启老卡,新办一张就行

  储户的存款被扣成了负数,这合理吗?对此,江苏银监局人士解释说,这些睡眠卡浪费了银行大量的系统资源,银行利用市场手段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目的是促进客户合理用卡,节约银行系统资源。

  “李先生虽然倒欠了银行钱,但是他其实是可以不用还的。”采访中,不少银行人士都给李先生这样的客户支了一招,那就是:只要他不重启睡眠卡,银行就不会收他的钱。某银行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李先生欠的20多元钱其实只是记在卡上,当这张卡被银行注销后,欠的钱也一笔勾销了,除非李先生重新启用这张卡。与其这样,李先生不如在这家银行新办一张借记卡,然后再办信用卡关联还款,银行绝对不会再把老卡上欠的钱算在新卡上。而且,银行规定借记卡上的欠款不录入个人信用报告,因此,李先生老卡上的欠款也不会影响他的个人信用记录。  实习生 王依玲 记者 陈春林

  南京部分银行借记卡收费一览表

  工行:年费10元。90天之内日均存款余额低于300元的,每季度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3元。

  农行:年费10元。三个月内日均存款余额低于500元,每季度收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

  中行:年费10元。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

  建行:普通卡收取年费10元,“灵山善行福卡”收取年费15元。三个月之内每天的活期余额低于400元,收取每季度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

  交行:年费10元。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

  广发:不收年费。三个月之内日均余额低于500元,每季度收取3元小额账户管理费。

  邮储:全国大部分地区不收取年费(福建和湖南郴州除外)。三个月内日均余额低于100元,收取每季度3元的小额账户管理费。

  招行:不收年费。普通一卡通日均资产低于1万元,按月收取1元账户管理费,金卡日均资产低于5万元,每个月收20元账户管理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