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理财产品巨亏 渣打银行深陷“投诉门”

2011年03月15日 16:00 来源:哈尔滨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画饼最终未能充饥。当初客户经理极力推荐的最高年收益可达到48%的产品,赎回时却发现已然巨亏。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南京投资者于女士在渣打银行南京分行新街口支行累计投入180万元买入6只渣打银行QDII理财产品,而到2010年11月产品赎回到账时,却发现已经亏损80万元。另外一位投资者沈女士于2007年7月投入3万美金买入,到2010年1月到期时账面缩水41%。在与渣打银行沟通无果后,两位投资者向江苏省银监局报送了投诉材料。

  信息披露违规

  于女士表示,从2007年的11月到次年8月,渣打银行寄给她的月结单上,在“结束日之结余”一栏里均显示为本金。因为产品结余金额显示为本金,于女士直接理解产品“不赚钱也不赔钱。”

  记者在另一位投资者沈女士提供给的资料中注意到,这只名为“瑞银1.5年期美元新兴基建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票据”(QDII0704B)的产品,2007年10的月结单中“结束日之结余”尚有“市价”一栏,但到了11月份的月结单中已无显示,只在“结束日之结余”一栏显示为本金。和于女士的理解同出一辙,因为“市价”一栏没有了,沈女士就此认为“此前市价显示亏损的部分已经止损。”

  于女士认为,渣打银行的这种行为属于信息披露虚假,使其无法了解产品真实的市场情况,也无法做出任何止损的措施,导致了最终的经济损失。

  3月7日,针对投资者关于渣打银行QDII理财产品涉嫌“信息披露虚假”的投诉,江苏省银监局给出了正式的书面回复:“QDII200704A在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的月结单不符合《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另一个细节是,两位投诉人表示,在购买了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后,均先后换了5位客户经理,使他们每次想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困难重重。记者发现,眼下类似的投诉逐渐增多,网络上甚至出现了群体性的“渣打苦主联盟”。

  产品设计“先天不利”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闫海峰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起,金融危机导致国外资本市场表现不佳,QDII等产品2007年、2008年几乎全军覆没,成了众多投资者的噩梦。渣打银行的QDII产品出现如此大的亏损,可能与产品的设计相对激进有关。

  闫海峰表示,有些银行的部分理财产品设计极度复杂,即使是有专业金融背景的投资者也难以百分百理解其本质。一个前提是,无论市场波动导致产品升值或缩水,其利好总是倾向于银行。由于银行与投资者在信息层面的不对称,投资者无法真正掌握理财产品价值的真实变动。“比方说,当盈利的时候,银行会适当夸大,引导投资者加大本金投资;当发生亏损时,银行也会给出合理性解释,让消费者看上去感觉还有追加投资的希望。”闫海峰说。

  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峰则就此分析,投资者在签下购买理财产品合同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充分了解到产品的风险性,但投资者要认定客户经理存在欺诈行为,证据能否被充分展示是一个问题。

  “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开办此类业务时,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王峰表示,“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客户适合度评估机制,依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资料对客户的风险承受度进行评估,确定客户风险等级,向客户提供与其风险等级适当的产品。”王峰认为,投资者想要求赔偿的话,可从银行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是否遵守了银监会的程序性要求等方面进行考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