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时评:日央行“注资疗法”意在舒缓市场恐慌

2011年03月17日 11:0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市场对日本地震和核危机担忧的加重,正使全球金融市场再现集体亢奋式的恐慌行情。为避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恶化,日央行在短短5日内向市场注入了31万亿日元的流动性。

  3月16日,日经225指数甫一开盘就强劲反弹,并在日央行追加注资1.5万亿日元下,最终收涨5.56%收复千九大关,反映日央行强势注资的效果出现了明显改善。

  如果没有健忘的话,日央行向市场强势注资的流动性疗法,几乎与美联储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央行应对欧债危机之手法和力道一脉相承,后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蔓延于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

  在当前市场处于亢奋性恐慌情绪下,为缓解市场流动性黑洞,日本央行通过海量注资是必要的。否则,市场恐慌很容易进一步发酵,令日本地震蜕变成全球金融地震。

  日央行海量注资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市场普遍担心这样的注资行为会加剧全球通胀,但需要明确的是,海量注资并不代表会直接引发通胀——还需要看流动性注入对货币乘数和信用货币创造之影响。若流动性注入并没有引发货币乘数的上升,甚至出现了市场因流动性注入而导致信用创造下降,那么流动性尚只局限于金融市场,不会带来现实通胀压力;若流动性注入后市场信用创造不变甚至还出现上升,那就意味着通胀要来敲门了。

  如美联储金融危机后的海量注资,至少至目前尚未有效改善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黑洞和债务紧缩局面,从而美联储的海量宽松货币政策没有蜕变成美国的高通胀,欧洲央行在应对欧债危机时采取的市场注资亦然。而导致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加剧,应该说与这些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扩展和本币汇率偏离市场均衡水平等因素有关,是目前市场热议的“输入型通胀”之发生机理。

  如果日央行不能在重建启动前和过程中,收回在当下向市场过度投放的货币流动性,日本将面临高通胀压力、日元升值对出口的恶化等风险,从而首先陷入经济滞胀之困局。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本次地震是否会给日本带来机遇,取决于日本灾后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若日央行的海量流动性注入转变成日本政府的负债,或为日本政府提供融资便利,那么不仅将牵制日本私人部门的活力,而且将使日本政府陷入长期债务困局,从而加速日本经济滞胀陷阱。这才是目前各方最为担忧的事情。

  而若日本借本次危机带来的政治经济机遇,实行结构性减税、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等大市场小政府之政策,意味着日本经济可能将逐渐摆脱长期以来的低迷和通缩陷阱。

  由此可见,危机为社会经济的系统性重构提供了机遇,但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取决于遭遇危机的国家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即是通过强化刺激维系过去的社会经济格局,还是做出调整激活社会经济的变革之力量。(刘晓忠)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