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保险纠纷多是理解条款偏差 会错意小心没得赔

2011年03月17日 15:47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保险纠纷多是理解条款偏差 会错意小心没得赔
漫画 何朝霞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到“3·15”,关于保险的纠纷就少不了。有准备退保的消费者套用《爱情买卖》来调侃:保险不是你想退就能退,更不是你想赔就能赔。事实上,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保险公司随时都接受退保,只是可能产生本金损失。记者了解到,没吃透保险条款,买卖双方对保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出现偏差,是导致保险纠纷的“罪魁祸首”。

  误解不止是“满期”

  昨日本报报道了一则保险纠纷:童奶奶为孙女买了一份保险,但保费和红利要等孙女满74周岁才能全部返还。经济困难的童奶奶欲退保却要承受“损失一半多本金”的现实。童奶奶的情况是对合同细节中的“满期”产生误解而引起。

  和童奶奶一样,许多市民对返还型保险的“满期”存在一定误解。当前市面上的返还型保险主要为期满型和岁满型,前者是保障期限按年期计算,比如20年满期,也有的是10年、15年、30年满期;后者是保障期限到某一个年龄的,比如保障期限到50岁、55岁、60岁、65岁、70岁等。购买时选择的不同类型,决定了日后消费者领取年金的方式和日期的迥异。若没弄清楚相关条款,投保人易混淆保险年金领取方式,部分消费者以为缴完费就可以领取年金或红利,这种误导也已经抬头。

  专家指出,目前银保客户有部分为中老年人,这类客户群体的持续缴费能力并不强,一次缴费1万元和10年内每年缴费1万元有着巨大差别。这类客户一旦“误投保”持续缴费的险种,又无法举证“投保时并不知情”,首年退保将要承担巨大的本金损失。

  忽略免责小心没得赔

  记者调查了解到,“投保容易理赔难”是部分消费者对保险敬而远之的理由之一。去年,购买了某保险产品的王小姐在看一档医学节目时了解到,切除阑尾可以防止急性阑尾炎。她认为反正投保了可以理赔,于是便去医院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但后期到保险公司理赔时却遭拒赔,理由是预防阑尾切除是预防性手术,属于保险合同中的免责范围。

  保险专家指出,这种完全由被保险人控制,可以提前预见的手术或医疗行为都是不赔的,所以健康险对被保人怀孕、流产或分娩期间造成被保险人医疗费用支出,都被列入了保险免责条款中。

  由于消费者没有吃透保险责任,导致被拒赔产生保险纠纷不在少数。据介绍,很多发生纠纷的案例都是因为不属于保险范围内。因此建议市民购买具体保险品种前弄清楚哪些情况在保险豁免范围内,以尽可能保障个人权益。

  以旧换新或可亡羊补牢

  如果理解出现“偏差”,买了不合适的保险怎么办?很多消费者都会想到退保,但很多时候由于过了10天的犹豫期,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多的退保损失,例如前文提及的童奶奶。如何让损失最小化?对于退保产生本金损失,业内人士的建议是“如果不是急需用钱,最好是将错就错”。并且,如果保单含有“可转换权益”条款,消费者或可以“以旧换新”,重新对保险做出规划。

  新华人寿湖南分公司周爽英表示,购买费率较高的保险后,由于经济能力下降无法正常续保,市民不妨将原保险内积累的现金价值转换为低保费险种,或者直接减保。如果不想降低保障,则可以申请保单贷款暂缓燃眉之急。

  温馨提示

  教你几招吃透保险合同

  本报讯(记者 肖娟)几天前一篇《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引爆网络,文学“咆哮体”宣告成立。事实上,保险行业的粗放发展导致消费者对保险不信赖,觉得保险惹不起,对保险“进而远之”。

  保险投诉居高不下,部分是由于保险买卖双方对保险条款理解不一致所致。有消费者反映,保单上出现越来越多晦涩、难懂的内容。投保之前,很难准确理解保单上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投保之后,发生理赔时,又很难对照条款准确理解。以至于发生纠纷后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

  怎样玩转保险合同呢?第一个重点是阅读与“保险责任”相关的条款,了解保险权益,承保的保险范围,特别是关于各个保险责任对给付时间、给付条件和给付金额的描述;第二个重点是“责任免除”条款(描述了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的各种情况);第三个重点是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保险金额及交费期限,以避免日后因无法继续交付保险费而可能导致的保险合同效力的中止和其他纠纷。

  投保人应了解几个关键期

  ●空白期:交纳保费的时刻并非就是合同生效的时刻,至少1天

  ●观察期:健康险保单获得赔付至少观察,60天

  ●犹豫期:可以无条件退保,10天

  ●宽限期:若忘记按时交纳保费,可弥补,60天(肖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孟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