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决定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后,大型商业银行缴存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即每100亿元存款要有20亿元缴存央行被冻结。
从去年以来,央行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上调了4.5个百分点,冻结存款类金融机构资金高达2万亿以上,力度之大历史罕见。这对于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也对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发挥了相当大的约束作用。数据显示,2月份新增贷款5000多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秋收”是商业银行资金运营的规律,即:春季是贷款投放的季节,将为第三、四季度回收贷款利息、增加盈利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2月份贷款却如此收缩,央行大力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功不可没。
但也要看到,过度上调准备金率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上调准备金率直接收紧的是商业银行内部过剩流动性,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影响社会总体流动性,达到消除通胀货币基础的目的。其前提是社会总体的过剩流动性必须乖乖进入商业银行即金融的大笼子里,然后,央行再通过准备金率从商业银行那里予以冻结。如果社会总体过剩流动性不进入商业银行而形成社会游资,那么,央行就不能达到上调准备金率的目的,反而会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头寸资金空前紧缺,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隔日和一周短期利率达到历史罕见高位,金融机构之间甚至出现违规揽储等竞争现象,说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异常紧缺。上调准备金率目的是收紧银行过剩流动性,而现在银行内部流动性已出现紧缺,说明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准星已经偏离。
问题出在商业银行与社会市场之间,即:商业银行不能将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吸引到金融的大笼子里。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没有足以吸引社会总体流动性进入金融笼子里的手段。吸引社会总体流动性进入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是利率,当前一年期利率为3%,而今年1月、2月CPI同比上涨都维持在4.9%,即负利率1.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00万元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是3%,而实际却是缩水1.9万元。在负利率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如何能吸引社会市场过剩流动性乖乖进入金融笼子呢?
当前的货币工具运用,主要失衡在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两个手段的失调上——过度使用准备金率,而利率手段力度过小,两者不对称。对付市场过剩流动性,必须有一个足以吸引其进入金融笼子里的资金价格即利率,然后再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将其从笼子里予以冻结。所以,当务之急是央行必须尽快克服两者严重失衡的状况,尽快上调利率,才能达到消除通胀货币基础的目的。(余丰慧)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