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超短期理财产品吃香 短期产品火过中长期

2011年03月28日 10:37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要投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等

  “这款产品很不错,说不定能跑赢CPI。”这几天,市民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常会在大堂碰到推销人员推销短期理财产品。不少市民发现,被推销的理财产品周期越来越短了,7天和14天的理财产品越来越热,而一些一年期,半年期或者三个月期的产品则乏人问津,部分银行早已将该类“滞销”品种停售。“一年期的产品,很多都卖不动了。”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刘小姐日前购买了某银行一款名为“××金”的理财产品,为期7天,收益2.4%。7天之后,刘小姐发现果然如同销售人员所说,账户里多了近50元收益。“跑赢CPI夸张了,但比活期高不少。”刘小姐随后又接受销售人员的建议,买了周期14天的另一款理财产品,收益为3%。此后,刘小姐还向朋友推荐这种超短期理财产品。

  昨日,记者从深圳一些商业银行了解到,目前超短期产品非常热,各银行纷纷推出了名目繁多的7天和14天理财产品,具体品种超过10个。根据记者调查,7天周期理财产品收益一般在2.2%-2.5%之间,14天周期产品收益更高,约在3%-4%区间内,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口头承诺和合同常有“出入”

  一家银行理财部门人士介绍,该行部分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方向是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债券远期和一些高信用级别的公司债、短期融资债、次级债等。他表示,这类金融资产安全性很高,收益稳定,保本“绝对没问题”。

  “控制保本不难,但控制收益很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银行来说,由于处在加息通道中,短期金融产品主要投资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和票据,但收益则具有不可预测性,变动因素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销售人员在推荐理财产品时,会竭力口头强调保本或者收益有多高,但合同中却不会写明。同时,还有一些消费者把理财产品的收益理解为“最低收益”。

  “利率是资金的风险定价。”第三方理财研究机构深圳君融财富管理研究院院长毛丹平对记者分析,部分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风险相对较低,保证基本的本金没有问题,但由于债券利率近段时间有所下降,很多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必然“打包”了更多信托类资产,后一类资产的风险更高,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理财产品的风险。

  也有市民对这类短期产品表示“缺乏兴趣”,认为这类产品仅仅适用于手中有巨额现金,且周转速度较快的投资者。 记者 谭德波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