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务部统计,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市场价格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奢侈品价格国内外悬殊如此之大的原因在哪里?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吗?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本期“思与辨”邀请专家进行辨析。
主持人 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记者
嘉 宾 林卫芬 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陈江生 中共中央党校世界经济研究室教授、副主任
郭 祥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一、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主持人: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同样的商品在国内外定价那样悬殊呢?
林卫芬:我觉得关税是主要原因。比如法国,在法国拥有很多的世界名牌,包括时装、香水、箱包之类的,这些品牌也都是国际上认可的一线大牌,可在法国购买确实是比在中国购买会便宜很多,我认为主要是税收政策在这个差别当中扮演着很大作用。在法国,中国游客还可以享受大概12%到13%退税,加上退税的额度,这个价格,一般在法国购买可能是只有在中国购买的60%、70%左右,所以说中国游客可以享受到很大优惠。还有一个数字,奢侈品在中国现在要交很多的税,甚至达到33%,这就导致中国人购买奢侈品60%以上是在国外买。
郭祥:奢侈品价格国内外如此悬殊有客观原因,比如我们缺乏市场竞争的主体,缺少高档、优秀的消费品品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商品交易成本高以及零售企业负担重等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市场,以上原因就只能永远是假设,这个市场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追问才有意义。
各种客观原因提高了奢侈品价格,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的需求,奢侈品价格需求弹性有其特殊性,即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而我们的产品在国外的定价为什么那么低?相同的商品国内外差价的实质在于定价权的问题。经典教科书上说定价权取决于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产品品牌成熟度,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定价权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程度,所以说目前外国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我们国内有市场。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消费者感觉贵了可以完全不买,但是事实上还是有人趋之若鹜地买,并且业已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供销两旺的奢侈品消费市场。我们常看见的报道是,国际车展上,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跑车很快被订购;游艇展上,90多艘游艇几乎都找到了买主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早在200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的规模达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8%。但颇为尴尬的是,国内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上需求却是严重不足,而这一点恰巧是一国经济真正实现增长的内生性力量。
二、 “炫耀性消费”的是哪些人
主持人:世界上主要的奢侈品公司已经在中国设有超过300个店铺,而像LV这样的传统欧洲奢侈品牌则计划在未来,每年在中国开设两到三个分店。这些在欧洲“反奢侈品”思潮下业绩有所下跌的奢侈品生产企业,在中国似乎又看到了希望。那么购买奢侈品的消费主体主要是一个什么群体?
陈江生:中国真的富裕到了能够大买奢侈品的程度了吗?非也。要知道,即便年年高速发展,去年中国的人均GDP也不过4480美元。除了少数超级粉丝,普通老百姓在这样的收入水平会去购买单品动辄上千美元的奢侈品吗?我看,即使是刚刚满足需要专门报告的年收入12万元人民币(2万美元不到)的“富人”也不太会做这种事。显然,这数百亿美元的消费者另有其人。而这些人真的对社会做出了应该给予奢侈消费作为奖赏的贡献了吗?如果不是,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分配制度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程度了。
郭祥:奢侈品消费又称之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现在人们获得财富的手段不再主要依靠劳动创造价值,资产性收益让“不劳而获”获得了体面的财富身份证明。
货币严重的不均衡分布状态不但造成了货币投资效益的边际递减,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奢侈品的价格、天价饭、重金征婚等炫富行为无不是这样。对于富人来说,价格有多高才算合适,标准就在于价格本身要符合高层社会的心理优越性标准。“十二五”期间把政策的重点放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上,这是有深刻的背景的。
三、非理性消费也是奢侈品价格悬殊的原因
主持人:另外奢侈品国内外价格悬殊还有没有其他文化方面的原因?
林卫芬: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而中国目前奢侈品展的扎堆,似乎正在刻意培养着这种非理性的土壤。中国还远未达到奢侈品消费的阶段,而中国恰恰又是全球奢侈品消费成长最快的国家。这其中有很多因素,社会舆论的推动是很重要的原因。外国品牌的狂轰滥炸、国内展会的此起彼伏,再加上媒体的追捧,烘托出了奇特的消费心理和不成熟的消费市场。这种非理性的社会学解释是,对于西方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扬弃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当代一些人的消费行为,奢侈品的概念已经超越了“珍品”本身,生产地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往往赋予奢侈品更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