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3日,我去北京授水河小学,给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理财教育”课。小学生对理财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正好进入理财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4至6岁正好是培养儿童数理能力的关键期。对于稍具难度的理财理解而言,培养的关键期为5至14岁。
不过,实际上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培养,早已逐渐提前。
例如在法国,早在儿童3至4岁阶段,家长们便展开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孩子基本的货币理念。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
回想一下,儿子也是从10岁开始对“钱”有了兴趣。
有一天,儿子郑重地对我说:“妈妈,和您商量一件事。”
“好啊!”我喜欢听“商量”两个字。
“过两天学校要组织春游,要坐汽车,买门票,天这么热,还要买点饮料,您能不能给我5块钱?”捏着手指算着。
“可以。”我毫不犹豫。孩子出去玩,给点钱是应该的,何况他的理由那么“充分”。
儿子看我这么痛快,来了精神:“您可能好久没去颐和园了,里面许多地方都要门票,您能不能再给我两块钱。”儿子“得寸进尺”了。
我看那认真的样子,觉得这个理由也能接受,于是又答应了:“好吧!”
儿子看自己的“游说”成功,情绪更高了:“要不然,您再加1块,给我8块钱算了,万一有同学带的钱不够,跟我借呢!”
这话也有道理,看他那费劲的样子,我改变“战术”,“以攻为守”了:“这样吧,我给你10块,由你自己支配,节约归己,好不好?”
“真的?OK!您真是个痛快妈妈!”儿子喜出望外。
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次春游儿子只花了3块钱,用来买门票、交车费。
儿子的班主任告诉我:“这次春游,你儿子什么都不买。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去买饮料,他也不去买。我问他为什么,他神秘地告诉我‘节约归己’。”
后来听儿子说,许多同学买吃的、买喝的,春游变成了“吃游”;还有同学把剩下的钱买了小飞机,3块钱一架,一会儿就飞丢了好几架,多可惜呀!那些同学,一边扔飞机,一边说:“不花白不花。”
以后,我每月给他固定的零用钱,他知道算计着花了。省下的钱,他买了一套《机器猫》,看完又整套卖出去。
对孩子来说,理财必须有“财”。让孩子手中有可以支配的钱,他才会认真算计着花,如果都是父母的钱,他的想法就是“不花白不花”。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也要从小抓起。在我国,大多数父母回避与孩子谈钱,怕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但同时孩子手中又有过多的零花钱,引发了种种成长中的问题。事实上,从这次特别的课堂中发现,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理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也在大人耳濡目染下,对理财有了粗浅的认识,但基础、系统的理财教育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理财观念已在不断深入人心,儿童理财教育也正在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如果没有及时教给孩子对金钱抱有健康的态度,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父母可能要面临6大难题:
·孩子沉迷于物质享受;
·因缺乏经济的责任心,长期对父母依赖;
·在信用消费中陷入债务陷阱和人格陷阱;
·在经济上不能自理,容易丧失自信心;
·导致孩子把金钱与成功等同起来;
·对金钱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家庭冲突。
零花钱最多的孩子在中国。对中国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就是孩子生存能力的教育,万万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