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1/3以上央企进军金融业,民企也跑马圈地,产融双方内部交易可能大大增加
产业投资金融使资金能更加快捷、合理地流动,产生良好的协同效益。但在产业和金融两种不同资本迅速集聚和扩张的背后,蕴藏的风险不小
我国目前由于产融结合的规模并不大,还没有产生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但相关部门应深入研究对策,防患于未然
日前银监会发布2010年年报,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总计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资产利润率达到17.5%。
保险业和证券业2010年虽然没有延续高增长,但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仍有百分之十几。在高回报的驱使下,不少产业集团进军金融业,希冀分得“一杯羹”。
3月18日,华电集团主导重组并控股的华鑫信托正式开业。之前,中航工业集团重组江南信托、中石油重组金港信托、华能重组华能贵诚信托……不仅如此,宝钢、华能、华润、中石油、国家电网等多家央企亦通过集团或者旗下的财务投资公司,控股了多家信托公司。此前,中移动正式参股浦发银行。
种种迹象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热情正不断高涨。这种结合,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产业掀起投资金融热,央企民企纷纷大举进军
近年来,产业投资金融的风潮席卷我国。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鼓舞下,央企全面进军金融业的大潮涌至,国家电网的“英大系”、中石油的“昆仑系”等一系列初具财团雏形的产融结合巨头已经浮出水面。
以国家电网为例,2010年12月,英大国际集团、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在原国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础上组建,涵盖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英大泰和人寿保险、英大国际信托、英大证券、英大长安保险、英大期货7家金融企业。
中石油的“昆仑系”下,则同时涵盖了昆仑银行、昆仑信托、昆仑金融租赁、中意人寿和中意财险等数家金融企业。此外,中化、五矿、中粮、宝钢、中移动、华润等央企也不甘落后,纷纷大举进军金融领域。
不仅央企如此,不少民营企业也纷纷圈地金融,比如新希望集团、海尔集团、万向集团、雅戈尔集团等等。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陈卫东指出,当前产业投资金融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央企挑大梁。央企投资金融的势头较为强劲,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我国近120家央企中,约有1/3以上对金融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投资。第二,龙头企业争先。开展产业投资金融的企业集团往往都是本行业的“龙头”,比如宝钢、联想等。第三,产业投资金融的模式呈现多样化。产业投资金融的平台包括集团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和基本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体现了企业集团适应市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抉择的特点。
金融业资产收益高、业务互补性强,成为产业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龙头企业为何“不务正业”,争相抢占这块“香饽饽”?
业内人士指出,提高企业资本盈利水平是首当其冲的理由。由于中国金融市场还是一个发展尚不充分的市场,政府、企业和个人有着强烈的金融需求,市场空间非常广阔,行业利润丰厚。据上市公司年报统计,近年金融服务业的毛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达到50%和19%以上,为收益率最高的行业之一。
其次,产业直接投资金融,还可以更好地满足集团产业服务的需要。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状况、金融需求的信息相对优势,提供更具个性和特色的金融服务。
反过来,金融公司利用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利用集团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服务。比如,昆仑银行计划将实际运营总部设在北京,致力于利用中国石油集团产业链上的近10万个活跃的供货商以及数量众多的加油站终端,发展成为全国性商业银行。
“企业需要大量的金融服务,而金融本身创造的价值高,企业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也是产业投资金融的重要驱动力。”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主管钟红说。
“从目前看,产业投资金融确实能实现资金更快捷、合理的流动,产生良好的协同效益。但在产业和金融两种不同的资本迅速集聚和扩张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其风险和监管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俞乔说。
“产融结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日前表示,国资委正在研究大的企业集团走到哪一步比较合适,同时要注意防范哪些风险。
金融子公司容易成风险集中地,可能导致产业虚拟化经济泡沫化
在产业投资金融带来光鲜业绩的同时,也曾经留下了不少惨痛的历史教训。“在国外,1929—1933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日本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经济衰退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李建军说,我国目前由于产融结合的规模并不大,还没有产生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已经出现个案,如德隆集团的全面崩溃。
陈卫东指出,产业和金融结合,首先产生的最直接风险就是财务杠杆风险。由于产业投资金融的公司内部存在复杂的股权结构关系,造成资本金的重复计算,导致账面资本金的虚增,从而影响整个集团的安全。
在德隆集团危机全面爆发前,德隆借助控制的18家金融机构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融资链条,表面上看来各家企业的财务风险均在可控之内,但实际上集团整体财务杠杆已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随着信贷收紧和贷款风险管理加强,德隆危机全面爆发。
其次,由于承担了集团内部资金筹集和运用的重任,产融双方的关系由外部转为内部化,两者内部交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金融子公司容易成风险集中地。比如台湾力霸集团通过关联企业频繁的资产转移行为,实施了精心策划的掏空资产计划,最终导致中华银行以及力华票券陷入困境并被接管。
“产业投资金融,还可能影响绿色信贷等政策的执行。如果控股的企业集团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的时候,银行可能无法拒绝,显然不利于用信贷政策来促进节能减排。”钟红说。
专家提醒说,产业大举进军金融领域,最大的危害可能是使得整个经济泡沫化。产业资本金融化会导致产业虚拟化,特别是当整个经济体系中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并使真实的国民经济可支配资金、资源大幅下降的时候,真实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减缓,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深入研究对策,防患于未然。 记者 刘先云 林丽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