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公布的商业银行2010年年报显示,13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存贷比超过70%,逼近75%的监管红线。相关迹象表明,银监会或将采取新的监管指标——日均存贷比,这将进一步引导各商业银行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有效减少一些银行月末、季末的突击揽储现象。
面对多次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不断加码的监管指标,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面临考验。
银行业存贷比几近红线 揽储压力与日俱增
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信贷扩张,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已接近监管“警戒线”,存款资源日益稀缺。截至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9.4%,比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深发展、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74.59%、72.10%、72.37%、72.83%、72.74%、71.21%、71.15%和70.2%。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授赵锡军认为,不仅是中小股份制银行,连中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也开始出现存贷比超过70%的现象,这表明存贷比压力升高已经成为一种银行业的普遍现象。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年报显示各家银行未突破监管要求,但其实在按月或日的存贷比统计数据中,不少银行早已突破。
中信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前5个月,中信银行的存贷比皆超出75%的监管红线,致使该行信贷一度锐减,7月贷款月增量为-135%,才使得存贷比回归监管红线以内。中信银行管理层表示,吸收存款将是该行今年业务的重中之重,“2011年中信银行经营指标的唯一要求就是,新增各项存款折合人民币3000亿元左右”。
过去监管层对银行采用的是月均存贷比、年均存贷比的考核方式。为了使存贷比达到监管要求,一些银行采用高息揽储、高价交易手段吸引客户存款,甚至出现了客户办房贷要求先存款、存款送金币等行为。
“为了应付监管要求,不少银行在季末、月末等统计时点前后,采取理财项目转存、揽储、卖贷款等措施刻意解决存贷比问题。甚至有些银行找到一些大客户,今天把大笔的金额存入银行,检查达标后就立即领出去。”信达证券分析师饶明说。
“从6月份开始,监管部门将对商业银行的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现在处于数据积累阶段。”光大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程昱告诉记者,“目前,光大银行日均存贷比基本达标,仅个别时点会有突破。”
日均存贷比或纳入监管范围 促银行重日常流动性管理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银监会确实有意通过日均存贷比这一指标对银行进行动态监测,但目前只是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没有全面向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行,具体的执行时间尚未确定。
“监管层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关注银行季末、月末存款冲时点的现象,将日均存贷比列入监管范围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执行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北京市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
“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这一标准的引入,无疑会减少银行季末、月末冲时点的现象。饶明认为,高息揽储的违规现象也可能会有一定减少。“过去高息揽储多为突击手段,如今采用日均考核,用高息揽储、高价交易的手段吸引长期贷款的成本太高,商业银行执行的动力不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存贷比在70%以下的银行,资产质量总体平稳,面对日均存贷比监测的监管压力并不大,但对于部分存贷比在70%以上逼近监管红线的银行压力明显。“不过这利于辨识中小银行风险,督促他们不要到月末、季末为达标而冲贷,而是加强平时的流动性管理。”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一些中小银行,网点较少、品牌较弱、吸储能力较差,一旦达不到监管要求,就不得不面临削减新增信贷的局面。
此外,饶明认为,“按照日均存贷比考核的话,不只是存款要更加长期均衡,信贷的投放也要更加平稳、有序,不能集中在某个季度大量发放贷款,否则就可能造成超标的局面。”
银行资金面卡紧 “瘦身”加“转型”迫在眉睫
2011年,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指标全面加码,流动性压力日益上升。2010年以来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20%的历史高位。银监会此前表示,正在起草指导商业银行实施新监管框架的相关标准,并要求商业银行拨贷比在2013年达到2.5%。
“再加上差别准备金率工具、日均存贷比新指标,银行可用资金日益减少,信贷资金无论从规模、放贷节奏都被全方位‘卡紧’,流动性收紧压力与日俱增。”宗良说。
截至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为43.7%,同比下降2.10个百分点。银监会在监管年报上将“部分银行流动性风险上升”作为监管重点之一。
连平认为,在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下,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向资金相对充裕的银行借款,即执行同行资金拆借。“同行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但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会进一步推升利率。”
目前,工行、建行及农行贷存比率均在70%以下,尤其是农行只有55.77%,资金状况松动。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总经理胡新智表示,大型商业银行由于系统性优势,网点多,资金池大,因此有资金实力向中小银行进行拆借,解决其流动性问题。“但如果日均存贷比全面实行,大行必须更合理地摆布资源,对于同行拆借将更为审慎,向大银行进行拆借也不再是件易事。”
在此情况下,银行业“瘦身”“转型”迫在眉睫。宗良表示,一方面,再走过度规模扩张之路已经行不通,各家银行要收紧信贷额度实现“瘦身”,均衡投放;另一方面,要调整信贷结构,实现“以价补量”,投入更多精力在中小企业客户或中间业务上。
此外,连平强调,监管层在加强流动性监管的同时,还应给银行业留有相对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使得中小银行不至于因为监管压力而弦绷太紧,方便银行开展同行拆借。
“在目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的压力下,监管部门应审慎考虑采取存款准备金率普调。可多采取发行央票等更为市场化的手段。调控手段太‘硬’,容易加大市场压力,调控还需‘软着陆’。”连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