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斯坦哈特(M ichaelSteinhardt),这个隐退华尔街多年的名字近日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在接受美国C N BC电视台采访时发表言论炮轰“股神”巴菲特,“我们最担心的却是到底要多久巴菲特才能走下神坛,多久你们才能认清事实”,斯坦哈特认为,巴菲特是现代最伟大的公关,用巧令言辞成功欺骗几乎所有新闻媒体,早该走下神坛。
且不谈这番对“股神”的评论是否有理,如此独树一帜究的斯坦哈特究竟是何来头、又缘何炮轰巴菲特?
自古英雄出少年
斯坦哈特的头衔可以列出一大堆,“投资天才”、“全球避险基金之父”、“世界短线杀手”等等,说起他,就有一组经常被人提及、也令他本人也引以为豪的数字:1967年投给他的1美元,到了我1995年公司关闭时已变成481美元;而如果投资标准普尔指数基金,这个数字只有19美元。
《时代周刊》曾采访的斯坦哈特早期的投资人也证实了这一点,据他说,20年前投资的50万美元,在斯坦哈特关闭公司时已经变成1亿多美元。有数字显示,如果投资者在1967年购买斯坦哈特的基金,20年后便可获得100倍的财富,年平均增长率为27%。即使是在投资精英聚集的华尔街,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也依然令人惊叹。
作为华尔街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斯坦哈特投资职业生涯的辉煌应了一句老话,“自古英雄出少年”。
斯坦哈特1940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个珠宝商家庭,而他的职业生涯没和珠宝扯上关系。作为礼物,父亲送给他100股费城迪克西水泥公司的股票和100股哥伦比亚天然气股票,这些当时价值5000美元的股票对于年仅13岁的斯坦哈特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份礼物“像电流一样刺激了我”。
从那以后,这个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少年开始着手研究交易报道,跟踪“世界电讯”上所载的股票价格,他频繁地进入美林公司,和那些吸着雪茄的老人们一起盯着屏幕,迅速迷上了这一切的斯坦哈特不久便开始真正买卖股票。
股票价格波动对他的“金融资产”带来的波动令他兴奋不已,对斯坦哈特来说,像同龄人那样用一个暑假打工去赚100美元实在无法与一夜之间就挣100美元来的有趣和刺激。
对股票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的斯坦哈特16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凭借出众的智商考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金融学院,19岁便提前毕业,20岁在卡尔文·巴洛克互助基金里找到了一份证券研究的工作,此后也有过在《金融世界》杂志担任记者。
尽管很早就开始在金融圈里打拼,但他在华尔街传奇投资生涯的真正开始要算1967年。在乔治·索罗斯建立了最大的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同一年,在利布·罗兹证券公司做首席分析员的斯坦哈特,与两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斯坦哈特·范·博考维奇。
当时的美国经济正在腾飞,斯坦哈特把那个年代称为“一个抢钱的时代”,而华尔街也因此有了“一段兴高采烈的日子”。三人共同筹资770万美元 成 立 的 公 司 呈 现 爆 炸 式 的 增 长 , 首 年 获 利31%,次年获利更是高达99%,而当时的标准普尔指数仅仅上升6.5%和9.3%。
一方面,美国那个疯狂的年代造就了斯坦哈特的投资传奇,而另一方面,他与众不同的理念成为他脱颖而出的关键。
扛着杠杆的短线杀手
在斯坦哈特的印象中,父亲一直有赌博的嗜好,而他自己似乎也遗传了这份痴迷,只是他赌的是金融投资。不过,“我在金融市场里的赌博明显要强于父亲的那种赌博,运气也明显更好。”斯坦哈特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他眼里,选择股票、做一名优秀的分析师以及投机,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很强的目的性,而这是他和父亲的赌博之间最大的区别。
与崇尚长期“价值投资”的巴菲特不同,斯坦哈特极其擅长短而快的短线投资并因此赚得满盆钵,他也因此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短线杀手”。
“对我来讲,参与市场只是想获取正确决策的满足感,从投人到成功的时间越短,满足感越强。”斯坦哈特曾这样表达他对短线投资的热情。短线操作为他带来成就感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在斯坦哈特的短线操作生涯中,对IBM的投资是不得不提的。1983年,他利用借来的1亿美元以117美元的价格购买了80万股IBM的股票,这只股票缓慢上涨了15点,大多数股民不甘于就此平仓,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跌回120美元,斯坦哈特在接近132美元的价位卖出,净赚1000多万美元;在股价达到顶点时,他又卖空25万股,并在股价跌到120美元时平了仓,又赚得几百万美元。
斯登哈德承认,IBM股票的确可以获得长线利润,但在别人等待股票涨到自己的期望价位的时候,做得更多也得到更多,“如果只做长线,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我总是见好就收,”斯坦哈特说。
但斯坦哈特看来,这种短线投资的成功也并非完全赌运气,也需要建立在长期的基础上。他非常重视基本面的分析,他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资本回报,而不是拘泥于一种特殊的交易风格。“我基于基本面的长期前景选择长线投资品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必须持有这些头寸到一定的时间。我经常对下属说,要将投资决策建立在长期基础之上,即使你要赌的事件可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