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评论:网银欺诈频频发生 网银安全谁来负责?

2011年04月19日 10:48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数月以来,假冒网银、钓鱼网站窃取客户资料及密码导致储蓄账户资金被盗案件时有发生。银行出于降低网上支付交易风险、保障持卡人资金安全考虑,网银支付限额大幅下调。先是中行、建行、农行、浦发行下调了网上支付限额,后是招行宣布4月11日起,正式下调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的网上交易限额。银行此举虽然得到一些持卡人的理解,但是却引来很多网络达人的怨声。就在风波尚未平息之时,16日,一则新闻报道又将网银安全推向了舆论的中心。这则新闻报道称,一个学历仅为初中生的无业青年琚文辉,利用木马轻易突破工行U盾的网银防线,盗走两位网银用户资金合计30万元。而该青年在庭审后,面对媒体的采访,不愿回想具体的作案过程,却淡淡地说出“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银行U盾在使用上有漏洞,黑客总能想出办法”。网银欺诈事件频频发生,让人们产生疑虑:网上银行安全吗?

  我国自1995年首家网上银行推出以来,国内网银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绝大部分持卡人来说,节约成本是开通网银服务的主要驱动力。与柜台银行相比,网银可以全天候提供服务,方便快捷,使很多忙碌的白领、金领一族找到了方便的通道。而银行为了减轻柜面压力,鼓励网银交易,也制定了价格上的优惠,通过网上银行可以享受免收或较低的服务费优惠。网上银行服务的发展,确实适应了人们希望节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这一本质的需求。不过,对于网银安全性的担忧及其商业银行对存款人账户资金安全的保护能力的质疑,也成为另一部分不开通网银者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事银行业务,或者熟悉网络技术的工作者。

  但是,处于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快节奏的社会中,网银因其诸多显而易见的便利,让不使用网银似乎变成了一种和自己过不去的行为。难道放着轻松一点击就可以完成汇兑的行为不做,偏偏要守在银行等它个三、四十分钟,完成同样的动作吗?不用网银或者不会使用网银,在当下或可以被称为是“OUT”了。但是,网银的安全由谁来保障呢?就在持卡人为用还是不用网银而内心纠结的时候,由相关机构和多家银行在近日举行了“2011放心安全用网银联合宣传年”,央行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在这次活动上表示,我国网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远低于国外第三方支付公司,网上支付千分之一的欺诈率。该负责人还透露,央行近期将组织银行讨论修订网银安全规范事宜。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对银行的网银技术、管理和业务三个方面提出要求。而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联合多个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进行网银犯罪信息的共享。这些说法,虽然不能完全打消持卡人的疑虑,但是至少表明,我国对于网银安全的重视程度正在日益加深,而网银案件,显然也引起多部门的关注和协作。

  其实,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都有大额投入。据有关报道,工、农、中、建四大行目前在IT上的投入超过10亿元,而一家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每年的IT资金投入也高达2亿元,且逐年递增。有银行人士指出,“IT投入不仅是在新项目建设上,更大的投入在于老系统的维护费用,所以,每年的IT投入资金量都是大幅递增的。”但是为何网银的风险控制却仍不能令人满意呢?网银的安全是否那样难以保证?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位银行信息科技方面的专家对记者称,网银安全并非没有保障。比如说,对公业务方面的网银,问题就少得多。这主要是和企业与银行网银之间的渠道建设有关,同时也和企业与个人网银使用者所具有的资金实力和防控措施的布防有很大关系。

  专家表示,银行为确保网银交易安全,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但都脱离不了以口令卡U盾为核心,以此进行不同的技术组合,构成多重防护体系。为了防止网银窃案的发生,银行不断提高网银交易的安全性,在技术方面推陈出新。从最初的输入卡号和密码即可转账和交易,到使用数字证书,插入U盾或使用动态口令才能交易,再到手机交易码加固防护,可以说挖空心思。然而,近期的案件显示,即使口令卡和Ukey等这些技术措施也并非完全保险,存有一定的漏洞,用户在使用时应该留意。口令卡由于价格低廉、易于携带、操作简单,而备受用户推崇,认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过口令卡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有保障。虽然动态口令一次一变,但通常在1分钟时间内有效,这意味着不法分子在套取了用户的动态口令后仍能快速登录用户的网银,通过网上转账方式转走网银用户的资金。

  此外,被公认为最为安全的网银认证工具———U盾,也不完全保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今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电脑中的木马病毒破译出U盾密码,然后盗窃网银用户资金。即使是手机交易码,在费尽心思的不法分子面前,也有丢失的风险。前文所说的琚文辉案,就发生在U盾上。

  显然,网络时代,在给银行提供更新的发展机遇、给持卡人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风险防控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网银安全质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应更多地加强风险控制。一国有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即将修订网银安全规范中,安全性较高的网银支付方式将进一步推广,而安全性较低模式将受到限制。”韩雪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