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商人之间往往在茶楼会馆间闲聊,如果聊到某个项目可行,三五商人牵头,一晚上融资几个亿并不是什么难事。浙江的民间商人也普遍认可这种集资方式,即使有风险也在所不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义乌一位叶姓曾经借贷给吴英的人士时,这位叶姓人士反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你们为什么认为我会受骗?”他把吴英的失败,归咎于“经验不足,投资方向没把握好”。他甚至说:“我为什么要恨吴英?借钱给吴英是我自己选的,我也没看准!说她是骗子我不同意,我们理解的风险,和你们理解的风险不一样。”
在采访中,《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也发现,借钱给吴英的林卫平、骆华梅与吴英的私人交情,也并没有像外人想象得那么好,“借钱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投资”。
而一些借钱给吴英的掮客仍然相信,如果吴英不出事,她或许就能把资金缺口补上。对于掮客背后形形色色的借款人来说,借贷出去的款项,也一般像鸡蛋一样分别投到各个篮子里,不太会因为一笔生意的失败而彻底崩盘。
“如果没有出事,本色(集团)的无形资产可能超过30亿。”前述借贷给吴英的叶姓人士,至今仍然相信吴英超前的商业模式一定能创造可观的利润。在东阳以及周边的义乌等地,“本色集团”的商业模式甚至仍然悄悄地被一些商家效仿。
“不被抓,就能还!”2009年4月,吴英一审时,也曾斩钉截铁地为自己“无罪”庭辩。
直到吴英一审被判死刑后,民间对吴英是否罪该至死议论纷纷,义乌市一位司法部门的知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即使在金华市中院内部,亦有不同声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