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民生银行信用卡问题多 客户对办卡后悔莫及

2011年05月13日 15: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度成为身份象征的信用卡如今已是“飞入寻常家”。不管是中产、白领、亦或是经济尚未独立的普通大学生,钱包里随便掏出三、五张信用卡已很常见,更有甚者,可以一口气掏出十余张。然而,信用卡纠纷却在投诉案中居高不下。据上海银监局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银监局受理各类信访事项3906 件,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服务纠纷类信访事项占信访总量的83%,其中,信用卡投诉已成为投诉最为集中的领域。6家在沪持牌信用卡中心的投诉占比13.51%,较2009年上升2.23个百分点。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反映了信用卡“黑洞”的冰山一角。

  成都也不例外。近三年来,法院受理的信用卡纠纷案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民事审判庭的法官对此项案由的审理工作如同孩子的家庭作业,超负荷运行。本网记者从315热线的投诉中了解到,目前,信用卡的发卡、收费、安全、积分、销卡方面纠纷不断。近日,有网友向四川新闻网打来热线电话,反映民生银行信用卡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没有及时提醒还款日却收取高额利息

  王先生持有民生银行信用卡金卡,多年来一直是优质客户。“我从来都是按照手机短信或电子账单提醒的还款金额及时间,缴款。没想到,今年1月份,我却收到民生银行滞纳金和利息的账单。”原来,王先生在去年11月的时候用民生信用卡消费过两次,共计13000元人民币。“按照以往的使用惯例,民生银行会主动提醒我,但是这次,我没收到任何电子账单或手机短信,直到今年1月4日早上打开信箱收到了一份账单。”账单上写着,2011年1月1日还滞纳金63.01元及利息306.84元,共计是369.85元。

  王先生致电民生信用卡中心查询。工作人员告诉他,收取的是滞纳金和循环利息。如果不还滞纳金和利息会继续涨。王先生顿时哑然,民生银行一直未提醒还款日期,从而造成如今的利息及滞纳金。同时,王先生注意到那封邮件是2011年1月3日发给他的,“当我2010年12月21号该还款期到时,银行应该在第二天,也就是22号提醒我及时还款,因银行单方面故意拖延时间,直到2011年1月3日才以一封邮件告知我有一期逾期款未还,而这个日子比当期账单日1月1日又往后推了两天,造成我更多的经济损失。”他算了一笔账,银行是按万分之五算利息,一万块钱也就是每天五块钱的利息,还不算上滞纳金。“稀里糊涂就要多给出400元,还不算对我本人信用的严重影响。”王先生感叹,银行的信息不通畅,凭什么要消费者买单?

  问题二:银行自动激活文件让金融风险倍增

  为了能率先占领信用卡市场,各行几乎无一例外都下达了信用卡发卡量指标要求。银行工作人员为完成指标,千方百计发动认识的朋友同事办卡成为一个途径。张女士电话中讲到她的遭遇,“很久以前我被同事要求办张民生银行信用卡来完成他家人的销售任务,碍于情面卡收了,但一直没有激活。三年到期了,银行根本没有和本人联系,更没有经过本人同意又寄来一张信用卡和激活了的文件。”谈到此处,张女士很气愤。“现在多数是打工的,单位更换频繁,即使在单位,手机也常放在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万一遇到别有用心的人拿到了信用卡、文件和手机,激活了使用,透支了很多,这笔钱要谁还?”

  张女士认为,民生银行这种做法无疑给在犯罪分子开犯罪的绿色通道,太缺德了。“信用卡主人并不知情,还会有强迫还款和被银行起诉并进入黑名单的风险。如果打官司消费者有口难辨,也干不过财大气粗的银行。”因此,张女士也警醒地说道,这不是针对我一人的事件,我很幸运还在原单位,这是银行急功近利抢用户造成的一个大黑洞。希望引起银监局和银行的重视,规避这样的风险。

  问题三:服务态度差客户抱怨多

  “办卡前是上帝,办卡后是孙子”成为不少信用卡消费者的心声。“民生银行不管是信用卡,还是普通的借记卡,服务真的都很烂。打民生的客服电话,没有任何用的,简直是在浪费用户的时间。”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用信用卡网上购机票,上面显示一次不能消费超过一千,付费取消。结果在半个月以后以自动请款的方式扣掉了1600,连个短信提醒都没。”李先生收到帐单和银行联系后,单是查有没有请款的事就查了近一个月,“银行客服爱理不理,似乎他一点责任都没,连收款方的电话都一问三不知,态度还很恶劣。”他回忆说,为了这一千六,电话费都用到好几十,折腾了近二个月。“现在我再也不敢在网上刷民生卡了,我同事也碰到过类似的遭遇,扣回来那得经历千难万险。真是后悔当初办了这张民生卡,退卡也没有那么容易。”

  同时,也有网友反映到,民生银行业务员在办理前仅仅告知按时还款就可以了,并未对合同中的专业条款尽到解释和告知的义务。“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银行金融的熟知程度不足以令我们老百姓很难理解金融专业内容,从而也就无法了解合同中的实质性内容。而银行恰好利用公众不理解的专业术语、专业技术骗取高额利息。”(记者 宋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