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抑制通胀 营造良好货币环境是重点

2011年05月16日 09:19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5月的中国大地,春光美不胜收,而流动性给通胀压力增加的烦恼,也成为央行频繁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最直接原因。

  5月12日晚,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5次,也是去年以来第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年初以来的4个月里,央行以一月一调的频率,稳步收紧着流动性“缰绳”,实施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又将一次性冻结资金约3700亿元,用以应对国际流动性带来的挑战、国内银行的放贷冲动和高位胶着的通胀形势。业内专家指出,央行在重启3年期央票后马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说明通胀压力非常大,不得不双管齐下控制通胀预期。

  对于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管理流动性,业内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总的通胀水平依然比较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虽然4月份M2已低于16%的目标水平,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但表外融资发展较快、外汇占款估计也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而增加较多。通胀预期仍未消退,流动性仍略显宽松,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和社会融资总量的控制。

  “中国4月的贸易顺差达114亿美元,所带来的外汇占款需要进行对冲。而4月份CPI达到5.3%,略高于市场预期。另外,5月到期的央票在5000亿元以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为了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对冲。”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表示,上述三方面原因是央行继续发力管理流动性的前提。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到4079亿元,而一季度的新增外汇占款逾11240亿元。

  事实上,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从两方面配合了楼市调控,一是会继续抑制开发贷款,地产商资金会进一步紧缺;二是可以影响购房需求,尤其可以有效抑制二套房投资需求。且流动性的收紧,客观上对过热经济部门的“降温”也有利于缓解通胀,而这个“降温”幅度是温和的,我国前4个月对外贸易再次转回顺差,一季度GDP同比依然增长9.7%。

  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达到21%的高位,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也达到17.5%,那么加息预期会否因此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会再调?

  采访中,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存款准备金率已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的常规手段,它与央票等公开市场业务双管齐下,使央行能够构建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的稳健的货币环境。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仍有空间。而目前负利率状态下,加息进程也还没有结束。特别是影响通胀的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因素并没有改变,严防通胀走高依然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郭田勇说:“尽管通胀不是货币政策单方面所能控制的,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营造抑制通胀的较好的货币环境无疑十分重要。”

  另外,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新增贷款规模为7396亿元,超过了2月份和3月份,与去年同期新增贷款7740亿元不相上下,而今年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去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完全不同。在这两种货币政策下,新增贷款的规模却差不多,显示出当前商业银行放贷冲动依然较大,这给央行加强流动性管理带来不少压力。因而,下一阶段应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把好信贷“总闸门”。

  央行此前已明确指出,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的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与此同时,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也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央行为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将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确保稳健货币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和加强前期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则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作用已经不大,应该采取更市场化的手段,即加息。

  如此来看,这个春天,我们将继续抗通胀,加息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是“题中之意”。毫无疑问,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同时,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并通过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

  “虽然,本月新增贷款回升主要是季初因素的影响,未来在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差别准备金率约束以及住房市场交易清淡等因素的影响下,年内信贷将继续呈平稳、增长可控的总体态势。我们维持全年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量预计在7万亿至7.5万亿元之间的判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认为,目前虽然食品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是非食品价格的涨幅仍然维持在高位,总体上,短期内物价上涨压力难言减轻,但助通胀压力缓解的因素正在形成。特别是国内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正在得到有效控制,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M1增速从去年年初起至今大幅回落,预计下半年由流动性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会有明显缓解。加之翘尾因素下半年明显减弱,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在4.5%左右,总体可控。记者 李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