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银行“补血”压力,完善银行“造血”机制
5月9日,中国银行公告称,该行近日获银监会批准,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320亿元的次级债券。
按照新的监管标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得低于11.5%。经过2009年、2010年的信贷猛增,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农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已经下降到11.4%,低于监管底线。
中行此次发债,是迫于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上调后的“补血”行为吗?新标准会对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中行战略发展部副经理宗良认为,实施新规后,大行达标问题不大,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或将提高0.5%,一定程度上存在融资要求。
“新监管标准将推动国内银行转变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资本要求上升的幅度将有所降低;国内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实施更严格的资本监管后,银行将主要通过内部积累的方式满足资本要求。据初步测算,为达到新标准,未来几年国内银行业每年需要外部融资规模不会超过近几年的平均水平;随着国内资本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银行补充资本不会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较大冲击。”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
“实施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监管有助于抑制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信贷高速扩张造成的潜在信用风险,从长远看,是确保银行稳健发展的必须举措。”连平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业务模式以信贷为主,新监管标准下信贷高速扩张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逆周期超额资本和动态拨备调整制度使得银行经营的周期性波动降低,业绩增长更为稳定,与此同时,因其大大提高了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成本——贷款增速越快,信贷成本越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贷款过快增长,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包括中间业务、资金业务、零售业务等,实现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连平认为,新的监管标准和监管工具会考验商业银行在资本管理和补充、风险控制、业务创新以及盈利四个方面的能力。
“新标准实施将推动银行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本消耗。”银监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监管部门还会跟进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修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风险流动性管理指引”,出台“杠杆率管理办法”、“贷款损失准备金管理办法”等等,完善监管框架,引导中国银行业走上“约束优先、理性扩张”的科学发展道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