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0年,“房地产”缔造了数以万计的千万富翁。对于许多投资客来讲,在“房地产”行业喝汤,都比在其他行业“吃肉”油水大。然而自去年以来,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影响,抑制房地产的政策“成串儿”出台,房价上涨的预期日益渺茫,与之相伴的房地产股也持续萎靡不振。这两条通往“房地产”的投资之路堵上了,我们是否还有机会淘金?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的年化收益率不断走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走上了介入“房地产”的第三条通道:房地产信托。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收益率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供销两旺,仅在一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项目金额就高达710.9亿元,同比增长12.5%。
变思路
卖房产买信托
“以前,我根本看不上信托,一年10%的收益,在股市,不就一个涨停板吗?和楼市两三年翻一番的回报更是没法儿比。但现在看,就信托的收益还算靠谱了”。曾在朋友圈有“地主婆”之称的孙艳红,自10年前买了顺义万科城市花园之后,先后在北京、苏州、三亚投资了六七套房,并且成为万科A股的忠实粉丝。去年年中盘点,孙艳红的房产总资产达到2300万元左右,股票市值达到350万元,是她30年工资的15倍。
去年年底,孙艳红再次盘点时,她的房产资产基本未涨,而股票市值还剩280万元。“看政府这种阵势,房价是非控制住不可,我估计,近两年房价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了,房地产股也没人看好。房价不涨就是跌呀,现在的CPI这么高,过两年再出房产税,还不如现在卖了,拿着钱找找其他投资机会呢。”孙艳红对记者说。于是,今年年初,孙艳红就开始考虑卖掉一两套房子,分散一下房产风险。让她发愁的是,卖了房子,钱没地儿放:放银行,利息还没有CPI高呢;买国债,基本都在3年以上,周期太长;投股市,去年的教训让她心有余悸;投古玩字画、黄金等,她一窍不通,惟一有点儿经验的就是房地产。
正在她纠结时,她的一位老同学姜女士给她开了窍:“你买房地产信托呀,每年10%的收益稳稳当当的。”据姜女士介绍,她从2002年北京荣丰2008项目的信托产品开始买,到现在先后买过20多款信托产品,基本没出过问题,都是按期回款,而且这几年的整体收益也近4倍了,虽然比不上直接买房投资回报高,但方便、安全、稳定。姜女士还告诉孙艳红,前年,买过中信在云南的一个旅游地产项目信托,收益是与房价挂钩的,保底年化收益率8%,但从目前来看,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5%以上。
在姜女士的诱惑下,今年3月,孙艳红卖掉了东四环外世纪东方城的一套二居室,单价27000元,总价200万元左右,然后杀入信托产品领域。姜女士指点她,目前,卖信托的公司有60多家,要买就买大公司的,如中信、中融、中诚北国投等。4月份,孙艳红出手买了中融的一款房地产信托,两年期,年化收益率将近9%,这两天,她正关注北国投的一款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10%左右。
孙艳红向记者透露,今年下半年,她再看看股市有没有起色,如果还像现在这样,她打算把股票卖了,也投信托。另外,她说,受其影响,现在,她的弟弟以及一些同事都开始关注信托产品了。
收益高
客户问都不问出手阔绰
进入信托产品市场后,孙艳红有两个明显的感受:一个是房地产信托产品多。自从卖了房之后,她每天都在中信、中融、诺亚财富、中国信托业协会等相关网站转悠,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新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出来。另一个感受是,没人把她太当回事。她当初还想呢,房地产信托产品那么多,而信托起步资金那么高,最少100万元起步,肯定是卖的多,买的少,那些信托公司的客户经理还不整天追着我,求着我买呀。没想到,实际上是倒过来,每次都是她从网站上看到一个不错的新产品后,主动给客户经理打电话,她联系的客户经理只是偶尔给她发个新产品的短信。
更想不到的是,有时,她知道一个新产品后,与客户经理联系,还没考虑好自己是不是买呢,人家告诉她已经卖完了。比如,上个月,她看到平安信托推出一款金地在深圳的别墅项目信托产品,同股同权,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20%。她想:金地我熟悉呀,是一家不错的房地产公司,可什么叫同股同权呢?问问吧。于是,给客户经理打电话,还没张嘴问她的问题呢,刚提“金地深圳别墅”6个字,客户经理就说:“抱歉,大姐,这款产品我们已经预约完了,我再给您推荐几款其他的产品吧……”后来,孙艳红才知道,客户经理发短信的顺序是:买过他们产品的老客户、10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300万元以上的客户、其他散客。像她这样200万元级别的,就属于排在最后的散客,所以,有一些收益高的信托产品,客户经理还没通知到她呢,就已经被抢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