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人民币离岸中心 香港争“一哥”

2011年05月18日 10:4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份,新加坡和英国伦敦谋求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消息接踵传来,一直致力于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香港恐怕要面临一场竞争。

  全球最大人民币资金池

  2004年2月,香港的银行开始经营人民币存款和汇款等业务,但是因其他投资渠道有限,导致人民币业务在香港发展缓慢。直到去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中银修订《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人民币离岸市场获得大步发展。

  4月29日,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产品汇贤产业信托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标志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跨出新的一步。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超过4000亿元,形成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

  一位长期观察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香港人民币存款当中70%至80%来自跨境贸易结算的资金。它们在香港沉淀下来,寻求获利途径。其余20%至30%来自本港居民兑换的人民币,以及内地游客带来的资金。”

  人民币债券在香港迅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总金额约800亿元人民币,发债体由原来的内地银行扩展至香港本地、跨国企业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建离岸中心,谁与争锋

  “随着中国贸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会越来越大,这块‘蛋糕’未来不是中国香港一个中心就可以吃得下去。如果可以有多个中心的话,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将会更加有利。” 4月中旬,伦敦金融城市长白尔雅在上海说这番话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伦敦希望并有信心成为另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而此时,新加坡已多次高调表示,要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金融界一时议论纷纷,香港是否还能保持人民币唯一离岸中心的地位?

  “香港具备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特别条件,但中央并没有给予本港专利,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面对竞争实属必然。”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如是说。

  毫无疑问,香港是有优势的。国家支持是香港不可或缺的要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为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密集推出一系列措施,建设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是关键一环。

  香港还是内地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重要窗口,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各方面都和内地紧密相连。目前内地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占出口总量12.8%,总值约4000亿美元,而内地透过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只占1%,约300亿美元。与新加坡竞争,香港还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发挥。

  有业内人士指出,香港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一哥”,但“一哥”不等于“唯一”。

  仍有努力的空间

  竞争毕竟存在。推进离岸市场成熟,香港仍有努力的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最关键的方面倘差一步之遥,即资本项下没有完全开放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只要人民币不可自由进出国境和不可自由兑换,那么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就无法形成自主定价机制,市场发展的只能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产品的试点。因此在人民币可兑换性方面,香港仍需努力。

  值得期待的是,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13日已经表示,中资证券机构香港子公司募集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的“小QFII”相关配套制度已经初步形成,证监会将尽快推出。有观察人士指出,拥有管理香港公募产品经验的内地基金公司有望入围首批小“QFII”名单,再下一步扩展受益机构备受瞩目。

  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指出,如果若干年后,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达到数万亿元水平,占香港货币总量的份额可能达到半数以上,如果人民币继续维持其强势,而港元始终与美元挂钩,势必产生“货币替代”效应。“公众愈来愈倾向于用人民币而非港元进行交易及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港元的前景如何?是否仍应坚持与美元挂钩?是否应该完全弃港元而采用人民币?”在“一国两制”的香港,这些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香港金管局表示,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大原则是与国家的相关开放步伐配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内地在岸市场的循环和互动,来支持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风险如何保持在可控,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链接

  离岸中心,也叫离岸金融中心,是指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主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

  通常各国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二战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他外币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这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慧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