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日前联合市场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发布的《中国家庭理财调查报告》显示,“近60%的中国家庭有理财经历,但仍有23%的家庭拒绝理财。在2010年,约48%中国家庭的投资实现盈利,22%家庭的投资出现亏损”。中国家庭理财状况如何,理财专家对此有何建议?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业内人士,请他们发表看法。
59%家庭进行投资理财
记者了解到,这份报告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各类金融产品投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9%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18%的家庭从未进行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同时有23%的家庭会拒绝理财,这些家庭从未进行过投资理财,并且在未来半年内也不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在有理财经历的家庭中,45%的家庭的理财行为未有明确的目标,随机性较强,21%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更有15%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在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看来,应该说百分之百的家庭都在理财,但只有部分家庭选择的是投资理财。
“我们许多人都在储蓄存钱,‘月光族’把收入透支,这些都是理财的不同方式。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采取买股票、基金、房产等方式进行投资理财。”刘彦斌说。
分清不同阶段投资重点
同样是理财,为什么有的家庭能盈利,有的却赔钱呢?
刘彦斌指出,不正确的理财就会赔钱,投资理财应当因人而异。比如年轻人,本来就没多少钱,也缺乏投资眼光,却要去买一些股票等理财产品,可能就会把结婚买房的钱都赔进去。再如一些老人,不恰当地把养老金等财产都投向他们所难以判断的理财产品中,同样会赔钱。这两部分人群都应当是以储蓄为主要方式理财。
进行投资理财的主力人群应当是35岁至60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收入稳定殷实,也需要为将来养老储备财富,所以有能力也有必要进行投资理财,通过投资股票、房产等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总的来讲,我认为每个人35岁之前理财的重点是为了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而35岁之后就要首先侧重养老金储备,其次是子女教育,因为子女教育所需花费远比养老少得多。每个家庭应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着手整理家庭资产负债表、每月收支表,看看每一年扣除房贷、生活费、保险费,以及夫妻两人的退休金准备后,还有多少家庭结余,再制定适合自己家庭的各项规划。”刘彦斌说。
三分法理财跑赢通胀
这份报告对中等收入家庭理财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动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质量、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3方面。他们的投资品种选择以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作为其首选。
“理财的首要目标是跑赢通胀,在保值的基础上使财富增值。”刘彦斌说。“合理配置手中钱财最重要,因为过度投资和过度保守,都不是正确的理财方式。理财的第一步是要先攒钱。但是光攒钱是不够的,因为跑不过通胀。”
刘彦斌建议,家庭的钱财除了日常消费外,应当分3份进行理财:首先是应急钱,这部分钱需要1年的生活费+20%的富余,采用活期存款等便捷的方式,这块财富增值速度通常跑不赢通胀的速度。第二是养命的钱财,35岁之前的年轻人这部分钱是你用作买房、结婚、生子用的,35岁—55岁的人则是用作自己养老和子女教育的。55岁之后则是完全用作养老的钱。基本上这部分需要为自己准备5年以上的生活费,60岁左右的老人则需要准备20年的生活费。这部分钱主要的投资对象是5年以上定期存款、国债、商业保险公司的年金险和分红险、黄金以及房产,应当是能跑平通胀的。但是绝对不要把养命钱拿来购买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第三部分是闲钱,可以用于投资股票、基金、房产,这部分是风险性投资,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处置得当有可能跑赢通胀。
“我们说的理财盈利,应是3部分的总和跑赢通胀,这样的划分是比较适合的,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规划,就适合于所有家庭。”刘彦斌说。本报记者 叶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