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市场白银“疯狂” 传统银饰业路在何方?

2011年05月22日 16:28 来源: 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市场白银价格犹如坐上过山车,短短4个月时间里,从每克5元左右上涨至最高每克10元。受此冲击的传统银饰业,销售不旺,收入下降。

  业内人士建议,银饰品加工既要继承传统工艺,也要从技术、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挖掘和创新,以应对银价波动的冲击。

  四个月价格翻一番

  从年初到4月底,短短四个月时间,成交量大幅攀升,从最低每克5元左右上涨至10元,白银投资足可以用“疯狂”二字来形容。

  据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财资管理师宋敏介绍,自去年4月该行推出“纸白银”业务以来,贵阳市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逐月成倍增长,仅银行实现的中间业务收入月环比增长均在三、四倍。今年1至4月,成交量达到130吨,价格也翻了一番。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开始下跌,目前每克7元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不仅“纸白银”受到投资者热捧,生肖银、银元宝等理财产品也受到青睐,目前,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推出的兔年生肖银已经脱销。

  国联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徐慧侃认为,推动白银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原因是投资需求,第二位的是工业需求。长期以来,金银价格历史比值一般在1比16,而去年这一比例达到1比60,白银价格被大大低估。加上库存下降,导致价格爆发式上涨。

  经过连续上涨之后,近期,白银开始“跌跌不休”。国际现货白银价格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从每盎司49美元的高位,最低下跌到5月6日的每盎司34.66美元,跌幅达30%,而国内银价累计跌幅已达到25%。

  徐慧侃说,5月9日至15日,贵金属价格下跌幅度收窄,白银在一周下跌27%之后,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但仍不能确定是否为短期的低点。

  传统银饰成“重灾区”

  经过3个多月“漫长”的等待,看到每天不少进进出出的顾客,黔艺宝公司经理杨涛总算松了一口气。“银价上涨使黔艺宝的销量下降三成以上。”杨涛说。

  作为贵州省银饰、蜡染、刺绣等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经营企业之一,银价、人工成本等上涨使黔艺宝经营压力大增。杨涛介绍,今年以来,白银几天一个价,最高每克接近11元。为减缓成本上涨压力,一季度黔艺宝曾一次上调银饰品价格10%左右,但是,销量却大幅下降。

  杨涛说,4月份以来,贵州开始进入旅游旺季,销量也随之增加。但是,跟去年同期相比,销量还是下降不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事手工银饰加工的人员有4000人以上,白银销量每年在10吨左右。在该州最大的金银首饰加工城,不少店铺的银饰品柜台里不同程度缺货。店主们反映,近期,白银价格波动幅度大而频繁,目前,如果没有客户提前订货,就不敢轻易购进白银。

  从业20多年的银匠师傅杨明说,4月份,白银价格最高攀升至每公斤1万多元,而进入5月份以后,价格却连续走低,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价格的不稳定使其经营纯收入从1万元跌至不足5000元。

  黔东南州银饰刺绣协会筹备会会长孙燕林说,如果价格继续下挫,从业者前期高价拿到手上的白银会出现亏损,即使能够及时加工成产品卖出去,亏损比例也会在一成以上。

  杨涛说,即使银价再涨也不敢再轻易上调价格,因为必须保持一定的销量才能实现收入稳定。“价格波动太大,我们甚至想到过买些银条来规避风险。”杨涛说。

  传统银饰业路在何方?

  传统银饰品价格便宜,且易与各式服装搭配,因此受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喜爱。苗族等少数民族钟爱银饰,每逢重大节日,妇女们会身着盛装、配套银饰。在贵州,银饰品是旅游商品中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由于白银产量少,主要靠从外地运进银料满足加工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传统银饰从业者对市场前景很是担忧,处于“两难”境地:既要承担成本上涨的压力,也不敢轻易上调产品价格。而不少游客觉得旅游商品几乎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传统银饰品价格也超过了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购买意愿降低。

  业内人士建议,银饰品加工既要继承传统工艺,也要根据市场需求,从技术、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挖掘和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传统银饰,建设销售“绿色通道”。

  杨涛认为,为应对银价上涨,近期,当价格调整到一定合适位置时,将考虑批量进货、增加储备。此外,还要在产品工艺上进行创新,如银手镯、手链等,将采用手工拉丝技术,使图案、文字符号等更加清晰,附加值也更高。(记者王新明、李黔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何敏】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