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MF的改革构想,2012年,中国的份额将会提高到6.07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在第三位。这种调整对中国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一个变化,这是一种最实质性的改变。
笔者认为,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更应立足于争势而不争名。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辞职之际,金融市场和媒体开始推测其继任人选。自从IMF于1947年成立以来,其总裁的位置一直由欧洲国家的人出任。媒体认为,欧洲应该把这个位置让出来,给新兴经济国家的人掌管,比如印度、土耳其、南非、墨西哥等。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了卡恩的特别顾问、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他也有可能出任IMF总裁。
日前,国内一家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发表评论认为,如果IMF拥有投票权的24位执行董事能够看清这一点,推选一位中国人担任IMF总裁,这将是对中国崛起的巨大尊重。因为几年前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去年出任IMF总裁特别顾问的朱民,早年也曾在美国学习与工作多年,深谙国际金融规则与中西方沟通之道,他是出任下一届IMF总裁的合适人选。
读了这篇评论,我们感到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毕竟让一位中国人担任IMF总裁,不仅能够为中国在IMF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而且还会为中国人争光。不过,如果中国推举朱民作为IMF总裁的候选人,就必须得到IMF执行董事以及全球主要国家的认同并投赞成票。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首先,中国人想得到这个职位,必须获得美国的支持。由于美国在IMF的份额为16.407%,排名第一位,在IMF理事会上具有否决权,它要否定中国人执掌IMF易如反掌。其次,欧洲国家在IMF持有约36%,亚洲国家持有约21%。从IMF的份额来看,中国人执掌IMF还要得到欧洲一些大国以及日本、印度、韩国、巴西等国的支持。根据目前的情况,要获得他们的支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也在考虑推举自己国家的候选人。
假如中国推举朱民为候选人,美欧会以他在IMF的经历较短,且经验不足,不具备担任IMF总裁为由,把他拒之门外。不过,美国和欧洲可能会与中国进行一项交易,即让中国赞同欧洲人继续担任IMF总裁,而让朱民由IMF总裁助理升任第一副总裁,接替今年8月将退休的第一副总裁、美国银行家利普斯基。
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掌握着国际金融体系主导权。根据惯例,IMF二把手和世界银行行长一般来自美国,IMF一把手来自欧洲。预计欧洲会力图维持其在IMF总裁位置的传统垄断地位。
客观地看,中国人执掌IMF的几率比较小。当然,即使让中国人担任了这一职务,对于IMF投票权利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好在IMF改革进程对中国有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IMF已经有这样一种调整,中国和印度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已经增长了。中国以前在IMF里面投票权的份额只有3.65%。按照IMF的改革构想,2012年,中国的份额将会提高到6.071%,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排在第三位。这种调整对中国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一个变化,这是一种最实质性的改变。
笔者认为,中国这样正在崛起的大国,更应立足于争势而不争名。IMF总裁充其量是一个协调人物,中国推出一个比较公正的中、小国家的精英出任这一职务比较合适,而不一定中国人执掌IMF。(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