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金融频道

端午节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看涨

2011年05月27日 10:18 来源:中国证劵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些银行面临较大的揽存压力,调高产品收益成为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

  ●临近月末或季末银行为冲存款规模会争发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存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还可能提高,各家银行在产品供给、发行等方面的竞争都会加剧

  ●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不承诺保收益的,投资须考量收益、流动性及风险

  变化

  普通银行客户似乎已感受到流动性的骤然趋紧。不论是银行理财经理在介绍理财产品时的热情游说,还是一些信用卡持卡人被下调的授信额度,似乎都在告诉大众:银行缺钱了。

  尤其是在临近端午节小长假的时点,流动性的紧张局面再次凸现。业内人士预测,月末各家银行或将再一次面临激烈竞争,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也可能重现市场。

  资金转入银行理财产品

  今年以来,流动性趋紧已经让银行上演了多次通过发行高息理财产品揽存的故事。尤其是在临近月末或季末的时候,由于银行要冲存款规模,因此这些时间点就会出现银行争相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变相”揽存的现象。

  “今年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量确实很多。”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理财师胡燚向记者表示。他也认同部分银行存款流向理财产品的说法,“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今年理财产品的供应量很大,投资者的选择相对多了些;其次,今年由于股市持续震荡,部分从股市撤出的资金也转而投入到银行理财产品中。”

  此外,由于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水平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所以投资者的选择也自然转向了理财产品。“以6个月期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平均收益水平在年化4%以上,而同期存款的利率则为3.05%,在同样的投资期限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提高预期收益率已成为近期银行理财市场的普遍现象。日前,中行、工行等银行纷纷提高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幅度最高达2.2个百分点。

  趋势

  投资需考量收益与风险

  高收益大量发行或成常态

  事实上,市场的产品发行情况已经证实了今年银行理财市场的“火爆”。普益财富的银行理财数据库显示,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已达3691款,同比增加1777款,环比增加539款。

  “受到春节长假因素影响,第一季度通常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低谷期,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却呈现出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指出,“我们相信在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发展趋势必将持续下去。比如在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小长假期间,很可能再次出现银行发行较高收益理财产品以争夺客户的现象。”

  而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金部人士预计,随着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持续,加上未来监管层或将对银行的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未来还可能提高,而且各家银行在产品供给、发行等方面的竞争都会加剧。

  “为了存贷比达标,银行揽存的冲动不会停歇,所以高收益产品的发行在未来很可能是高频的,而且还是常态化的。”

  银行理财师认为,股市仍处于振荡调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偏向保本稳健型,这类产品大多投向债券、固定资产项目、打新股等低风险渠道,货币市场利率走高,势必会增加这部分产品的收益率。尤其是新推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会有所提高。

  方瑞也同意该人士的观点,不过他提醒投资者,即便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还会“加速”,但投资者必须要综合考量投资收益、流动性以及投资风险等因素。

  “尽管此类理财产品大都能实现预期收益,但投资者仍需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相关条款,谨慎购买,避免掉入高收益陷阱。”

  银行业内人士也提示,这些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不承诺保收益的;而且如果投资者中途终止理财计划,则本金也无法保障。

  因此投资者切忌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其他投资要素,而应该谨慎购买。据《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现代快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曹文萱】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